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26日讯(记者刘万胜)近年来,菏泽市聚焦群众就医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补齐重点领域的短板弱项,医院扩容增量、基层医疗服务提档升级、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中医药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医养结合服务和医养健康产业全面起势,全周期健康服务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指数、就医体验和幸福感、成就感、满意度不断攀升。
聚焦“预防为主”守牢疾病防控“底线”
加快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全市10家疾控机构均完成了编制核定,年新增编制24人,聘任首席专家10人;年计划招聘人,已招聘6人,新聘任首席专家9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市疾控机构总扩建面积9万余平方米,其中市疾控中心改扩建4.35万平方米,计划今年全部开工建设。全市疾控机构共建成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17个,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到管。医防融合方面,积极推进单县疾控中心省级改革试点,健全完善内部考核评价和收入分配办法,制定专业技术柔性流动计划。
推进疫苗接种。全市1至9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各应种剂次接种率均超过90%,其中,含麻疹成分疫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均超过95%。截至7月18日,全市新冠病*疫苗接种累计完成.60万剂次,覆盖.87万人,.55万人完成了全程接种;累计完成18岁及以上人群加强免疫.18万人,加强免疫接种完成率达到97.51%。三是强化流调队伍建设。遴选组建1支市级疾控流调处置专家组、5支市级专业疾控流调处置队,市、县两级组建66支共人的整建制“三公”三级流调队并建立合署办公机制,确保快速、高效、有序、精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应急处置。
立足“大病不出市”医院服务能力短板
补齐科技研发基础薄弱短板。医院医院专家团队于年4医院,已完成脑血管造影多例、四级以上的高难度手术多例、收治脑卒中急诊病人达人次,床位由原来的多张发展到现在多张,年业务收入由原来1亿元提高到4亿多元。引进心外科专家团队,在心脏重症、高难度手术等方面提供支持与保障,顺利完成心脏外科手术多例,医院心脏外科的短板。医院引入北京中医药大学院士团队成立治未病研究院,创建“国家中医治未病示范区”,通过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治未病服务包健康干预,使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补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短板。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府专项债券及企业融资等方式,加强市属医疗机构项目建设,总投资近60亿元。其中:医院西院区综合楼总投资约10亿元,建筑面积约29.8万㎡,规划床位张,主体已完工年底可使用;医院东院区总投资24亿元,规划床位张,已开工建设;医院新院区,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约12.3万㎡,设计床位张,年底部分投入使用;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菏泽分中心,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规划床位张,近期可投入使用。菏泽市疾控中心建设项目正在规划建设。
补齐智慧医疗发展滞后短板。为有效减轻广大群众跨市到外地看病就医压力和经济负担,市卫生健康委自年5月30日搭建起外请国家、省知名专家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外请知名专家信息共享。截至目前,平台共发布外请专家信息70余期,外请专家11多人次极大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
着眼“小病不出乡”基层医疗服务求突破
菏泽市委、市*府出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12条意见,督促县区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在岗人员工资、五险一金等全额列入财*预算按月发放。完成招聘人,全市空编率3.19%。加强标准化建设,列入新建改扩建计划的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家投入使用,占比93.6%。51家中心卫生室配备了血液分析仪、除颤仪和心电图机等设备,0个示范村卫生室全部配备智慧随访设备及康复理疗设备。落实村卫生室运行经费万元。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是加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保障生命健康全方位全周期服务的不竭动力。当前,菏泽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如财*投入不足,医院龙头带动作用不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弱、中医药发展不充分等。菏泽市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医养健康服务等,统筹推进医改任务落地见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