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冬冬
商务推广:新闻
十一假期,你外出旅游了吗?你还记得你人生中第一次长途旅行的目的地吗?最近,众多网友晒出老照片,大家发现,原来很中国人出远门的第一站都是一个地方——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和故宫。
年的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和故宫依旧人头攒动。10月1日清晨,11万人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旗仪式。
而穿过天安门走进故宫博物院,亦是人山人海。
这些在年在天安门和故宫留影的人们,10年后再看这些照片,应该有和我们今天看老照片时一样的感动。
“年春天,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物品紧缺,物流不发展,做鞋用的针、线都要到北京购买。爸爸是村里思想比较活跃的青年人,他率先创业,建起了皮鞋厂,他与同村的兄弟去北京购买原料,游玩了故宫。照片就是那时在故宫拍摄的,看他们多时髦。”作者:刘伟
“你们有谁穿龙袍拍过照吗?”作者:漫漫动小龙人
“年冬天,20岁的小姨穿着她最引以为豪的红棉袄,我穿着小姨织的毛大衣,我俩在午门前坐上了这辆小轿车。车外站着的,车里坐着的,都是我和小姨——不是PS技术,而是照相师傅过硬的二次曝光技术。妈妈是插队内蒙的知青,爸爸是内蒙人,他们都在内蒙生活。而我从小跟姥姥一家生活在北京,受到全家的宠爱。小时候故宫里很冷清,寥寥几个外国游客,比中国游客还多。如今,生活在新加坡的我翻出这张照片,满满的感激,感激姥姥一家人的照顾,还有那件小姨的手工毛衣。”作者:敏
“年,新婚的爸爸妈妈和78岁的太奶奶在故宫。”作者:梁小新
“照片上的人我不认识,照片也不是我拍的,而是我收藏的。照片中的人是谁?她有怎样的人生故事?个人或者家庭的影像记忆其实也是国家的记忆,更是历史的记忆。”作者:许雷
“这张照片是家里相册中的第一张,每当父亲看到这张照片都会很自豪。父亲说,那年是年,自己是个十八九的小伙子,跟村里的几个人一起到北京学习油漆工的手艺。想来,他也是最早一批北漂青年了。”作者:黎默
“无意中翻相册发现了这张照片,起初没有想起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还好年轻时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里写着那是年4月28日。那年我刚毕业不久,出差去天津,办完事后心血来潮去了趟北京。对我来说,照片和日记,都是难忘的回忆。”作者:哈
“小时候不爱吃饭,经常一顿饭能吃好几个小时,父母为此头疼。年,爸爸妈妈开车带我来北京,我超级开心,可是一路上不管我多饿,爸爸都狠心不停车。终于到达北京了,我哭着跟爸爸说我好饿,以后保证自己好好吃饭。爸妈带我吃的北京炸酱面,觉得那是此生吃过最好吃的一碗面。年,已经在北京生活11年,最爱的还是北京炸酱面!”作者:小怪兽
“年,去北京为父亲求医时拍的,那时心情其实很沉重的。一晃24年过去了,老父亲走了多年,当年还未成家的我,如今小孩都上大学了,时光荏苒,失去了许多,只有回忆。”作者:海东青
“年10月8日,我和老婆到北京度蜜月,看我老婆的发型多有时代感,记得这发型叫“一片云”。转眼已25年,岁月无情啊!借此机会庆祝一下我们的25周年结婚纪念吧!”作者:
“年,我去北京《农民日报》学习,专门坐地铁去天安门拍了这张照片。拍一张留念照要五元钱,当时够我吃两天的了。但来都来了,不留个纪念岂不遗憾一辈子!果不其然,从此再也没有去过北京。”作者:城乡情未了
“这张照片是爸爸(后排左1)年和同事去北京学习时在故宫留下的。年,老人家故去了,每看到这张照片就想起他的往事——爸爸是个技术工人,没念过书,不识多少字,但工作中遇到难题时,爸爸都要想方设法、废寝忘食地攻克难关。照片上爸爸的同事们不知还是否健在,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有机会故地重游。”作者:刘柏青
“爸爸是中国千千万万农民工中的一员。自我记事起,他就总在外地打工——北京、内蒙、安徽、上海、武汉......大大小小十几个城市。他做着最卑微的工作,却抗起了我们这个家。”作者:古而怪吱
“年初的时候,爸爸在朋友圈里晒了这张照片。照片里的他烫了发,发量浓密,与现在的光头截然不同。照片拍摄于年,爸爸刚20岁。那时他是山东省聊城手表厂的工人,在整个80年代常常到位于北京昌平的北京手表厂出差。干完活,他就跑去故宫玩。在那个年代,有一份手表厂的工作,还能常常到北京,是非常风光的事。故宫里逛遍了,他又跑到景山顶上,拍下了这张俯瞰故宫全景的照片。”作者:窦居晨
“上面的照片拍摄于年,那时候初中毕业到北京旅游,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故宫,当时被古树的历史感所吸引,就在御花园拍下了这张照片。下面的照片是在年拍的,那时我大学毕业,满怀理想地开始北漂,到京后我特地重回故宫,找到古树,拍下了同样姿势的照片。算来在北京打拼已经5年了,现在的我从事电商工作,也算是给自己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作者:冯雪
“照片是我带外宾旅游团到故宫时,一位游客拍的。当时我还在很认真的对外国朋友讲解故宫的一些文化知识。”作者:魏征
在这些有些历史痕迹的老照片中,你找到自己曾经的记忆了吗?你是否也有一张站在天安门广场、故宫之中的照片呢?
来源:人民网
超级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