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菏泽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出炉,今年我市将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城市功能、实施营商环境、脱贫攻坚、民生福祉七个方面发力,强力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亿元,可比增长6.3%。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加快,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市产业平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才支撑水平提升。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成效明显,18个“两新”融合试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成武、鄄城现代农业园区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牡丹区、鄄城县分别获批创建国家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市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个、示范村镇达到个。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镇3个,省级美丽乡村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30个。另外,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民生财*支出.2亿元,增长13.3%。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全力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重点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其中,重点抓好生物医药、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菏泽现代医药港、菏泽现代医药产业园、东明石化万吨聚酯等项目建设,尽快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生物医药港、鲁西南千亿级石化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重点项目“抓项目就是抓财源”,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我市将针对省市重点、新旧动能优选和债券项目,实行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差异化管理。强化要素供给,提供保姆式服务,推动牡丹机场、枣菏高速、鲁西南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竣工投运;实行靶向疗法,破解制约瓶颈,推动鲁南高铁菏曲段、菏兰段、阳新高速公路菏泽段等一批项目按计划推进;实施容缺办理,抓好前期工作,推动雄商高铁菏泽段、保华菏泽国际金融商务区、劲海化工万吨轻烃综合利用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民生改善等领域,精心策划、论证、储备一批好项目,持续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
乡村振兴我市将把乡村作为提升菏泽后发力的突破口,夯实产业振兴基础,抓好“两新融合”关键,突出环境整治重点,倾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菏泽模式。其中,“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实推进‘两新’融合”“抓好农产品品牌创建”和“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个关键点。
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年,我市将围绕内涵提升、品质建设,努力打造市民满意的城市、人才向往的城市、投资者称道的城市。其中,在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方面,我市将采取分类指导,综合施策,强化督导等措施,抓好17个城建工程建设。另外,新实施人民路北延、南外环西延、长江东路配套等10条道路和4座城市桥梁建设,打通“城市四环”。稳妥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大力实施安置房建设攻坚年行动,年内建成8万套;加快推进老城区保护性开发,高品质打造赵王河公园及下游湿地、万福河景观带、环堤公园等,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推进菏泽火车站东广场、高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公共服务及配套工程,新建、改扩建雨污管网公里,建设综合管廊13公里,完善城市配套功能。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年我市将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三年突破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务服务”,探索大数据与*务服务融合发展新路径。深入挖掘省支持菏泽*策“金矿”,持续抓好突破菏泽的项*策和支持菏泽市及鲁西其他四市发展的35项*策落实,不断释放*策红利。值得注意的是,我市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策,培育市场主体,拓宽准入范围,激发市场活力。
聚焦三大战役年,我市将以三大战役为重点,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底板。分别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切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做好民生文章年,我市将以民生福祉为重点,持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在就业创业方面,高标准建设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吸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返乡创业项目落地。教育方面,实施好消除大班额、学前教育三年行动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等规划计划,抓好市职教园区、市职业学院二期及滩区脱贫迁建中小学幼儿园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招聘一批中小学教师。健康卫生方面,加快“健康菏泽”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确保基层医疗机构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等5方面实现标准化。同时,医院综合楼及新院区、市二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市三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强化分级诊疗,建设一批医联体、医共体,打造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医院。建立“菏泽市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打造“国家中医治未病示范区”。
综合来源:牡丹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