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宗亲,请按照以下方式“置顶”吧!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天下石氏一家亲”→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石堂村隶属山东省郓城县陈坡乡。位居郓城西南。在郓鄄公路20公里处路北。南与康庄吴堂接壤,西与黎仝庄、张道沟毗邻,北与前屯、赵庄、魏庄相连,东与田集、孙庄相望,村庄座落在古灉河南岸。
全村人口余人,均为石姓。直接从石堂迁出并保持联系的村庄14个,石姓人口万余人。
迁移史
石堂村族人是泰山石氏47世三公石企和四公石会的后裔。
北宋庆历五()年,企、会二公因其兄石介遭奸臣诬陷获罪,从原籍奉符商王村避难迁徙今地(郓西20公里处)古灉河南岸围村立业,至今已年的历史,人称“千年古村”。石堂是当时郓城甚为稀少的村庄之一。企会二公初来郓西这片土地时,此地沟汊交错,沼泽一片,人迹罕至,适合隐蔽犯官眷属身份。但此地背靠古灉河,有很多创建家园的有利条件,后人有开拓的较大空间,便决定在此安家立业。石堂的较快发展验证了二公智慧。多年之后,介公之冤得以昭雪,加之更广泛的溶入社会和交流的需要,企会二公因念昔日原籍奉符身处高墙大院,起居厅堂瓦舍之荣,即以石氏冠堂取名曰石家堂作为村庄名称,简称石堂。此名沿用至今。
石堂紧靠古灉河,灉河曾是宋、元、明、清四朝槽河,皇家战略物资运输的水上要道,她也养育了石氏族人,是石堂的母亲河。正因为依赖她给我们提供的诸多资源,村庄才得以较快发展。明初本村土地已东西跨有十二三里,耕种多以骡马为主。石堂曾很长时间是当地一个大村、富村,有很大的影响力。年,灉河因*河决口被掩埋而断流,本村经济等诸多方面渐行衰落。
企、会二公初来仅七人,企祖夫妇和一子师廉及三个幼女,会祖只身1人。随着族大人众,石堂村开始规划居住格局,全村布局为前街后街和中间二道街。企祖后裔居前街,会祖后裔居后街和二道街,至今不乱。有些老谱称前街为前石堂,后街和二道街为后石堂,但石堂族人皆呼为前街和后街。当年村西有一条官道,村东有一条跑马道。年,25户较富裕族人在村东南隅建一处新寨,起名新石堂。
石家祠堂占地约2亩,建有殿堂三间。房高8米,宽10米,青砖青瓦,起脊反檐,五脊六兽,廊下有明柱,两厢九根七串的大窗户。东西厢房也是青砖青瓦,门楼下黑漆大门,红漆镶边,上方悬一横匾,上书“石氏家祠”,为名人所写。年前后,用作学堂,年终被拆除建学校。
字辈
自68代起,共30字:
崇懋德,延远世,毓贤奇,昌家邦,永兴振,
光宪绪,东康泰,成庆履,效清廉,祥安际。
祖林
石堂老林在村东南隅,企、会二公葬于此,虽经*患多次淹没地下,后世也多次重建。当年林地有大柏树近百棵。企会二公两通碑已于年建碑楼保护。林地亩许,由热心族人照料。随着族大人多,二公后裔已按支分别起林,林地较分散。
大事记
1、(宋庆历五)年,47世三公石企和四公石会兄弟二人,因其兄石介遭奸臣陷害获罪,从奉符避难迁徙至郓西20公里处建村石堂,其后裔至今仍在此地生息。
2、-年(宋元佑中),“执*荐石介之直,诏官石介子”。介公之孙承先公受命。后承先公为“奉祀生”,于宁阳石家大孟庄村重修家庙,并主持修族谱,本村先人参加修谱。
3、年(金大定乙丑年),石会公的五世嫡孙廷直公中甲科进士。
4、年(元至正四年),泰安徂徕石氏族系续修族谱,本村先人参加。
5、年(清道光二十年),68世庠生思琢公,主持续修族谱,并作序,又题诗两首。
6、年(清宣统元年)泰山族系9县20多村庄的族人捐资重修鲁两先生祠。本村会祖后裔70代梦孚公,企祖后裔72代文元(庠生)公,鄄城石*店村合祖后裔68代思古公,携公捐款86吊(折银10两6钱),同往泰安参与修祠事宜。
7、年(民国16年),在原村东南隅建新寨1处,筑有寨墙,南北寨门,周围有寨壕,有村民25户迁入居住。
8、年,金、介、企、会、合五祖后裔在鄄城石*店续修族谱,本村先人70世砚田公是首发起人,72世广山公承担修谱总裁重任,并为谱作序,51年谱成。有3省、13县个石姓村庄参加。
9、年,族人拆掉石氏家祠,并卖掉祖林柏树,在村东新建一所小学,落成后周围十几个村庄的学生入校学习。
10、年,族人74世作仁和75世洪标赴泰安参加徂徕石氏修谱。
11、年,由苏东坡先生亲笔书写的石氏族谱白绫被红卫兵收缴,其后不知所踪。
12、年,我村参与了石氏族谱的续修,因种种原因,印刷成册的族谱错误较多,我村没有请谱。
13、年,郓城县编撰的《乡村志》石堂村一节的记述有错误之处。
14、年由本村发起,续修三公石企、四公石会后世族谱。由玉峰、洪进提议编写石堂村志,村两委和村民一致同意。是年编写工作开始。参与编写者有:洪进、玉峰、衍明、作曾、自轩、奇印、玉坤、明伦、洪启、继山等。
15、年《石堂村志》出版,并送交菏泽市档案局,菏泽市地方志办公室,菏泽学院图书馆,均发给了收藏证书。并称是收到的全市第一家乡村志书。
16、年族人景贤等参加泰安石氏第二次宗亲会。
17、年族人景贤、衍明等参加石氏第三次宗亲会。
18、年,成立石堂宗支族务理事会,机构设名誉理事长2人,理事长一人,副理事长多人,理事多人,城南石庄、鄄城白集为副理事长单位,外迁各村均有族人当选理事。
年8月族人玉峰、世岩、庆文、石伟四人参加诸暨世界石氏宗亲成立大会,石堂被接纳为会员单位。
10月参加泰安石氏宗亲会并决定联合续修徂徕通谱。
12月凤凰山支系认祖归宗,石堂为其老家。族务理事会增补凤凰山为副理事长单位。
外迁情况
1、52世琛耀公,于元朝迁居今河南濮阳县白罡建石楼村,现有石姓人口余人,此村有多支外迁。
2、58世富全公,字辑五,配闫氏,迁山西蒲州,又从蒲州回迁嘉祥凤凰山建村,凤凰山村又外迁16个村庄。
3、60世石恕公,明初迁居今郓南丁长乡建石庄村,现有石姓人口余人。由石庄外迁村庄并保持联系的有沛县赵小楼和丰乐村、郓南波里刘庄、刘南庄、王楼、失联的有15支。
4、65世应杰公,于清朝中期迁郓西南陈坡乡尹庄。现有石姓人口余人。
5、66世子哲公,清顺治年间迁郓西谢井,一支又从谢井迁郓西南徐庄,石姓人口余人。一支从谢井迁碱店,今名兴隆庄,石姓人口余人。
6、68世岳峰公,清光绪十五年(年)迁郓西陈坡乡马楼,现有石姓人口约人。
7、迁出失联的有:
66世秀珩,配*氏,生子敬孔,迁河南。
66世秀荣,配孔氏,生子二,长敬全,次敬业,迁河南。
66世秀珍,配冯氏,迁河南。
66世望山,配王氏,迁河南泌阳。
69世宏毅,子三,长凤次龙三虎,迁河南南阳。
72世怀清,迁丰县阳明集。
72世化远,迁沛县草庙。
73世登仕,迁沛县闫寨。
73世登起之子作臣,迁沛县闫寨。
撰写人:郓城县石堂74世玉峰
审核人:郓城县石堂75世洪进
校正人:郓城石堂75世衍明、76世奇印、76世景贤
公元年11月30日。
(信息如有变动,请以最新版本为准,并请相关人员及时联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