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霏(上海市*浦区人民法院法官)
我是一名家事案件女法官,我每周会见到不下十对痴男怨女。
我的记者闺蜜问我:“阅人无数”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说,很难受,因为你需要介入一段段因果。
关于“颠覆三观”的那些狗血剧情
图/视觉中国
这是一个电影里可能出现的狗血情节,却又是真实案例。
图/视觉中国
即便那个判决是我作为一个家事案件女法官,最为纠结惶恐而惴惴不安的一次博弈。
关于“为了孩子”的那些道德绑架
图/视觉中国
站在面前的,是任何一个办过离婚案的法官都不陌生的典型“怨妇”:被丈夫打骂,却坚定不移地拒绝离婚。
保安大哥冲进法庭对我说:“她把她五岁的孩子扔在法院门口了,你下去看看吧!”这时,她突然嚎啕大哭:“你们要敢判离,我就把娃扔在法院门口,让他活活冻死!”
一个脸盘子像满月一样圆的大眼睛男孩儿站在门口,看到我来,嘴里熟练地蹦出一串脏话。保安大哥说,他的脏字词汇量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英语四六级水平。
回到法庭,我问孩子母亲,为什么不离婚?在一阵歇斯底里中,我听见她的咆哮:“我还不是为了孩子!”
一个五岁的孩子,脏话脱口而出,对周遭是抱有何等的敌意。
我能想象,在被打骂后,母亲是如何在孩子面前用最恶*的语言咒骂父亲。我能想象,在他顽劣时,母亲是如何气急败坏地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了!”我能想象,在他眉宇越来越像父亲时,母亲又是如何将对男人的怨气投射到他身上:“简直和你爸一个德性!”
罗兰·米勒的《亲密关系》中,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幸福感影响有一组数据:
父母冲突非常低的家庭中,不离婚,孩子的幸福感为0.44,离婚,孩子的幸福感为-0.23;
父母冲突非常高的家庭中,不离婚,孩子的幸福感为-0.5,离婚,孩子的幸福感为-0.01。
可见,离婚家庭的孩子,主观幸福感都是负值。但当父母的冲突级别很高时,离婚对于孩子幸福感的影响却是反向的,反倒是不离婚,会让孩子的感受更加糟糕。
这世界上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好叫做“你妈为你好”。
“为了孩子”的言论,于父母,只是不愿面对婚姻失败的借口;于孩子,则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殊不知,孩子是最敏感的,他们才不需要一个“佯装”的家庭,他们需要的是一对幸福的爸爸妈妈。
图/视觉中国
这绝不是个案。几乎每周,我都会遇到一个以“为了孩子”为由不愿离婚的母亲,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对婚姻生无可恋却对离婚如临大敌,然后将后半生的意义捆绑在孩子身上。但这就像一把沙,抓得越紧,漏得越快。他们的孩子,冷漠、叛逆,毫不领情。他们在心里说:关我什么事!
我还是喜欢那种有尊严的男女,孽缘也好,善缘也罢,开心地融合时像水一样干净,能适应任何形状;痛苦地分手时像刀一样干净,能斩断一地鸡毛。
“爸妈,求你们好好离婚吧。”我很想在法庭上,说出孩子的心声。
但是我不能,因为有些孩子会觉得:父母一旦离婚了,才不可能潇洒地说一句“祝你幸福”。多年的积怨,换来的往往是形同陌路,他可能永远失去另一方的爱。
这,正是我作为一个家事案件女法官,写下每一份因“为了孩子”而不离的判决时,心中最添堵的那道藩篱。
关于“交换灵*”的那些魔*契约
图/视觉中国
相比起前两个故事的狗血剧情,这个故事则有些触目惊心。
女方要求离婚,理由是男方“溜冰”(吸冰*)。我在一个刺骨的冬天,驱车到30公里外的戒*所开庭。印象中的吸*者,都是那种眼睛凹陷、萎靡不振的样子,思维混乱不知所云,然而眼前的这个男人,目光专注、谈吐儒雅,逻辑清晰、对答如流。
其实,作为一个每年接触+形形色色当事人的“老法师”,各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演技并不能骗过我。然而,男方所表现出的“高情商”,信誓旦旦地保证改过自新,让我一时“抽风”地去做了女方的撤诉工作。最后,女方当庭撤诉了。
一年后,女方又来起诉离婚,因为男方不出意料地复吸了。
后来,戒*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冰*最牛的作用就在于,吸过之后让人精力集中,并且对一件事坚持不懈。吸*者可以在高速上飙车一夜连眼睛都不眨,可以男男女女聚众淫乱不眠不休,能量可以达到常人的十倍,那种快感令人流连忘返。
相对于海洛因的生理瘾,冰*是一种“心瘾”,它消磨人的意志,复吸率几乎是百分百。而他,已经是第五次复吸了。
图/视觉中国
而冰*最可怕的地方则在于,*瘾发作之前,人往往情商会变得很高,这种高情商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情商高,而是他们不会害羞,丧失廉耻心,撒谎不眨眼,讲话特别有内涵、懂礼貌,甚至比正常人还有魅力。
“他们讲话你一定会信。”
此后的很多年中,我每每去戒*所开庭,首先都要问问我的助理:“这人什么情况?”
“溜冰。”
“哦。”
虽然,我也不忍看到同样是受害者的男人绝望而祈求救赎的眼神。但我也不能想象:一个女人,第次宽恕了自己的男人,或许第次,她就如《门徒》里那样,救赎不成反一同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后,我不得不残忍地告诉他们:
救赎千万条,离婚第一条。
我也曾经,见识过伉俪情深的夫妻因一时失足堕入悬崖,见识过举案齐眉的伴侣悔恨交加地祈求对方原谅,见识过青丝垂髫花半生光景苦等囹圄之人直到迟暮耄耋……
但我从没见识过,那些与魔*签订契约交换灵*者与妻儿破镜重圆的美好画面。
所谓人性本善,不过是在雨果的“人有两只耳朵,一只听见上帝的声音,一只听见魔*的声音”语境下,前者战胜了后者。
我们都愿意去相信,意志力可以无坚不摧,相濡以沫没那么容易相忘于江湖。然而,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是冲破了人性的天花板的。
作为一个家事案件女法官,做这道“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的选择题时,我总忍不住揶揄自己“己所不欲却要施于人”的内心。
你问我为什么会写这些奇葩的案例?
因为这是每当有人问“我有酒,你有故事吗”时,我脑海里首先蹦出的鲜活的社会拾遗。
你问我为什么不喜欢审离婚案?
因为许多牵扯到情感的问题,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对人性釜底抽薪的拷问。
而这对于内心温润柔软的女法官来说,是痛苦而纠结的抉择。
蒙住双眼的裁判或许是正义女神天衣无缝的杰作,而我还是需要一双有温度的眼睛去凝望世界,虽然有暗角——
但正因万物皆有裂痕,阳光才能照得进来。
新闻评论:
从一个法官的视角,她看到的大多是婚姻灰暗的一面,她的努力是给予人性最后的温暖关照,这种心理的压力和阴影是巨大的。我们在此致敬。可是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夫妻和睦幸福的典范,就在我们的身边。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总是一样的。总结起来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一定是通情达理,不怕贫苦,孝顺父母,以善良和大度之心对待身边亲朋的。善必有感召,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见证家庭幸福高楼的建立,从没车没房,到有车有房,到事业顺利,让我们知道幸福的规律是靠美德行来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争取来的。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贵人,你好了,就是全家人的福星,特别能影响子女,你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绝对影响家庭运气。
这个社会如果离婚率高,说明更多的社会问题,终究是人的问题,这如果有负面绝不是让您能得到美满的说辞,你要看到好的,学好的,自己才会好起来,干嘛不给自己一个修行的机会,毕竟人生不能重过,除非你找到来时的那一条正确的路,重新恋爱,爱对方,才能收获爱。因为婚姻不是恋爱那般自由,因为伴随伤害。婚姻不如恋爱时自由,因为伴随大家庭生活的担待和处圆,在这里你需要一生的智慧和乖巧和大智,婚姻关家国,小家也是国。如果男人是汉武帝,你就得学善解人意的卫子夫,如果男人是唐高宗李治,你就得向武则天看齐,美貌富有的女人不足贵,贵在你有真正的女王心,明天下理,让家业兴旺发达。
只要不是违背道德底线的事都不是大事,但愿男人懂珍惜,女人重情谊,人生疏忽即逝,携手相伴,成就圆满人生!无论怎样,最符合社会和人伦需求的美好依靠是家庭!您说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