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李村镇张楼小学校长侯水生自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张楼小学地处黄河滩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师资力量匮乏,留守儿童多。22年来,他扎根黄河滩区,坚守教育之路,把青春和汗水奉献在这里,用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学生的喜爱。教师节前夕,侯水生被市委宣传部和市教育局评为“年菏泽市最美教师”。
年,侯水生进入牡丹区李村镇张楼小学任教。初为人师,侯水生积极投入工作,甘于多干活,多奉献。作为班主任,他积极融入学生中去,与学生之间建立了像朋友一样融洽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工作越发得心应手。
日常工作中,侯水生践行用爱心和责任心做教育,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特点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是他上课的基本原则。从牡丹区骨干教师到菏泽市优秀教师再到山东省优秀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的同时,忙碌的工作使他缺失了对孩子和妻子的陪伴,照顾孩子、料理家务的重任落到了同为基层教师的妻子肩上。“那时候,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到了工作上,没给孩子买过玩具,没辅导过孩子学习,对儿子的陪伴太少了,我都不知道他的童年怎么过来的。”说到伤心处,侯水生忍不住泪流满面。
年,侯水生由一名普通教师成为校长,开始全面负责张楼小学各项工作。因为学校有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他和同事坚持每学期对留守儿童进行三次以上家访,呼吁家长多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去年春天,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一名学生小任忽然晕倒在地,侯水生和几名任课老师立即把他抬到办公室,苏醒后经过询问才得知他从来没吃过早饭,低血糖引起晕厥。通过及时家访,侯水生了解到小任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家,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因为缺少双亲的关爱,小任经常迟到、旷课,常因一点小事就对同学大打出手。虽然在校表现差,但在家庭中,他却很孝顺奶奶,主动承担起干农活、做家务的重任。从那以后,侯水生总是尽可能多关照这个孩子,每天早晨给他捎来两个熟鸡蛋和一包热乎乎的早餐奶,把儿子的衣服送给他穿……因为学校留守儿童多,去年冬天,侯水生积极与中心校结合,在他的争取下,市、区慈善总会向张楼小学捐助了价值16万元的羽绒服、棉鞋、手套,点滴举动赢得了家长满意,温暖了孩子们的上学路。
22年来,侯水生一直在校担任班主任和语文、英语教学工作,在他看来,从事一线教学不仅能与学生多交流,也能站在其他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工作中,他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坚持人性化管理,并督促老师制定规划,提升自己。“你想让自己的孩子遇到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侯水生总是这样对学校老师讲。今年春天,一位老师由于身体不好请了长假,侯水生又担起了数学课,虽然第一年教数学,由于教学方法得当,学校的数学成绩竟取得了全镇第二名的好成绩。
“学校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教师容易外流,有的学生也向城市择校,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这是农村教育的现状。作为校长,利用三五年时间把学校打造得更好一些,让学生少流失一些,让家长更认可一些,给老师多提供平台,培养更优秀的老师,这是我的目标。”侯水生如是说。
原标题:《牡丹区教师侯水生:用爱与责任抒写教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