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我,山东菏泽人,开饭店赔惨,3年不愿见人
TUhjnbcbe - 2025/7/15 15:14:00

陈衍军的经历丰富得足以写一部小说,相当一部分是辛酸史,虽然他今年只有47岁。

他出生在农村,初中毕业即辍学,到工地上当建筑工,当时最大的目标是攒学费,好到蓝翔学厨师;

如愿当上了厨师,还是在济南最高档的饭店——净雅;干得好好的,突然想出国,于是丢了工作;

出国不成,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小饭店,赔得欠了一屁股债,消沉了整整3年,不愿见人,靠在夜市小摊上帮人炒菜,养家、还债;

好不容易缓过劲来,事业有点起色,被朋友骗进传销窝,凭借机智和运气,不仅自己逃脱,还带着警察成功端掉了传销窝点;

再次受到打击后,他凭借祖传的磨豆浆手艺,卖进了70多家饭店,当年济南流行的现磨、现卖的豆浆,几乎都是他做的;

让人没想到的是,几年后,因为一件事,他主动放弃了看似红火的事业,让一切归零……

真正让他翻身的,是一碗豆腐脑,如今他在全国开了多家店。

年,一场新冠疫情,让他有了新的感触和想法。

————南木

讲述

陈衍军

记录

南木

01.在工地搬砖,目标是学厨师

我是陈衍军,年出生在菏泽郓城。

很多人一看到“郓城”两个字就会想到水浒,想到宋江。我老家就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现在仍有很多武校。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每个小男孩,都有一个英雄梦,我也有很多梦想,但最初谈不上英雄梦。

小时候家里很穷,我初中毕业就辍学了,跟着亲戚到天津打工。在工地上当建筑工,搬过砖、推过车子,都是出大力的活。半年后,一个人来到济南,到第三粮库当装车工。

干的仍是出大力的活,当时50斤一袋的面粉,我一次要扛5袋。挣的钱不多,吃得还很差,一般是白水煮面条,一顿饭要吃1斤面条。没油水,很快就饿,经常饿得眼冒金星。

想想也正常,那时刚17岁,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何况一整天光干力气活。

在那种境况下,根本谈不上什么英雄梦。当时一门心思是学点技术、学门手艺。所以,最大的梦想就是攒钱,攒够学费,好去蓝翔技校学厨师。

可是那点工钱,除了吃饭、租房,所剩无几,甚至学完厨师,学费也没攒够。

但我到蓝翔技校学厨师的梦想实现了。

当时,蓝翔有个政策,可以先学,学完了再交齐全部学费,如果不交齐不给结业证。学费是元,但我只有块钱,还差元。

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问家里人要。可是回到家,一看到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了,根本开不了口,又独自回到济南。

人的一生,有幸运也有不幸,幸运的是,经常会碰到愿意帮你的人。

在蓝翔技校时,睡在我上铺的是一位济宁梁山人,算是半个老乡。梁山就是水浒中传说的水泊梁山所在地,离郓城很近。

同学看我实在凑不齐钱,就主动提出先借给我一些,把学费交上,先保证拿到结业证,有了证才好找工作。

当时,又是心酸,又是感激。后来,我俩关系一直很好。

技校毕业后,我在一家小饭店找了一份厨师的工作,干得不错,很快当上了厨师长、店长。

我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

当时,饭店流行承包厨房,也就是饭店将整个后厨承包给个人,承包者自己请人做菜,自己管理、核算。于是,我和朋友一起承包了饭店的厨房。

不过,最大的想法还是到一家大饭店当厨师。

当时,净雅刚刚在济南开店,第一家店在英雄山路上,一开业就是济南最高档的酒店。他们对外招聘,我应聘成功。

刚进净雅的新员工都要到威海总部进行集中培训。之前,我不是在工地上打短工,就是在小饭店当厨师,都不正规。到威海总部培训时,吓我一跳,公司有各种各样的制度、标准,要求很严格,而且要喊口号,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属于企业文化培训,但我的第一感觉像传销。

后来,我还真被骗到传销窝,这是几年后的事了。

净雅后来成为济南最好的饭店之一,还在北京等地开有多家店,几年前突然倒闭了,很可惜。但净雅很多东西值得学习,日后我发现,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相当大,包括标准化、对个人潜力的激发等。

在净雅干了3年,总体上相当不错。但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又开始不安分了。

我想出国!

02.创业失败,3年不想见人

为什么想出国?

因为当时厨师在国外挣的钱比国内多很多,身边不少厨师都出国了。那时候年轻,一方面想多挣点钱,另一方面也想到国外开开眼界。

我准备去澳大利亚,出国的各种费用加起来要8万块钱。

那时,8万块钱对我来说,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英语。

我来自农村,只读到初中,英语底子差,临时培训了一下,仍过不了关。其他条件都已经达标,手续也办得差不多了,就是因为英语不过关,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朋友们出国,自己却去不了。

而且,为了出国,我把净雅的工作辞了。

怎么办?

我决定和朋友一起开饭店。很多厨师都不愿意给别人打工,首选开饭店,起码自己会炒菜。

没想到,这是我跌得很惨的一次经历。

那是年。

当时济南西部的段店南路有一家小饭店正好转让。我们考察了一下,附近有一个卫校,学校没有食堂,还是1路中巴车的终点站,客流相当不错。我和合作伙伴盘了下来,饭店的名字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叫“为民饭店”,我炒菜,对方负责买菜、店面的照看、结账等。

确实和我们想的一样,刚开始生意不错。

慢慢地,我发现了问题,我们购买的菜价格都偏贵。于是我和他说,这么下去不行。要么你干,我退出,要么我干,你退出。

对方选择退出。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好事,毕竟自己当老板,没想到却是一场灾难。

没过多久,中巴车停运了;紧接着,卫校自己开了食堂;再后来,周边又开始修路。可以说是“三连击”。我不知道的是不是前任店主和合作伙伴都提前得到了消息。只能怪自己太倒霉,饭店生意一落千丈。

刚开始还想转出去,好歹收回几万块钱,但谈着谈着,实在顶不住了,最后元转让,临走我只带走了一个沙发。

盘饭店,加上经营,前前后后赔了不少钱,很大一部分钱是借来的,我一下子背了好几万的债。

有几个月,心情相当低落,心灰意冷,也不愿意见任何人。

但还要吃饭,要养家,债还得还,我就跑到北园夜市,找了个小吃摊,帮老板炒菜。

说来挺有意思,当时很多人可能没想到,自己在夜市小摊上花几块钱吃到的菜,是济南最高档的饭店净雅的厨师炒的。

那段时间,白天睡觉,晚上炒菜,谁也不找,朋友不见,当时我的想法是找个碰不到熟人的地方待着。

这一消沉,就是整整3年。

让我没想到的是,刚刚有点恢复,又受到了一次打击。

03.被骗进传销窝

在夜市小摊上炒了3年菜后,心态逐渐恢复。

9年,一个朋友要到淄博开一家饭店,规模不大,委托我去经营、管理,相当于我既是店长又是厨师长。这是我经过灰暗的3年后,重新开始的一次尝试。

饭店经营还可以,我也慢慢恢复。

这时,之前认识的一个厨师朋友找到我,说想到河北沧州承包厨房,让我过去看看,可以一起干,或者帮参谋一下。

到了沧州,我才发现,原来是传销,一到地方就被控制住了。很多人进去被流脑了,我那个朋友就是,所以才把我骗过来。好在我不相信那一套。

但我人身被控制了,每次出门都有人跟着,电话也不能打,我只能装出很“乖”的样子,让对方放松警惕。

1个多月后,我终于找到了“逃跑”的机会。

一天,我跟“组织”说,要去银行取钱。对方不放心,派了几个人跟着,其中一个女“干部”一路上挎着我的胳膊,看起来像是一对夫妻,其实是防着我跑。

我确实想“跑”,所以一路上留意观察周边的环境。出来的路上,我留意到不远处有一个派出所。等往回走路过派出所的时候,我突然挣脱对方,跑进了派出所。跟着我的几个人,先是一愣,紧接着转身就跑。

我又带着警察到传销窝点,把窝点给端了。

听起来像是编故事,但确实是我真实的经历。

虽然幸运地从传销窝点跑了出来,但原来的饭店我回不去了,家人还怀疑我被传销洗脑了,整天跟着,哪里也去不了,什么都干不了。有几个月,无所事事。

闲着干嘛?我就开始研究做菜。

这时候,在净雅干的那几年发挥了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标准化。我就想,能不能先把一道菜做成半成品,然后和饭店合作。

几个月后,我做出了几道家道菜,起了个名字,叫“陈氏私房菜”,其中一道是“私房鲽鱼头”,很多朋友吃了都说味道不错,前期做好后,到饭店里只需要简单加工,就能做成一道美味的菜肴。

转眼到了年,我就去找饭店,和他们协商。大致是这样:饭店把我的菜放进菜单,给我一个操作间,如果客人点了,我就现场加工一下,每卖一道菜,饭店都拿提成。对于饭店来说,等于增加了一道菜,客人点了,有收益;没有点,也没什么损失。

找了好几家饭店,终于有一家原来熟悉的老板愿意尝试。慢慢地,做出了一点名气,我又去找其他饭店,共找到3家饭店进行类似的合作。

但是,这种方式,小打小闹还行,也只能合作两三家,因为每次都得需要我或者请人现场加工,虽然前期可以标准化,但不同的人,加工出来的味道,还是有差异的。

做了一段时间,我突然又有了新的想法。

爷爷卖过豆腐,我从小就喜欢喝豆腐脑、豆浆,耳濡目染,也知道怎么磨豆浆、做豆腐脑。

既然可以和饭店合作卖“陈氏私房菜”,可不可以和他们合作卖豆浆?

我根据传统的做法,自己琢磨出一套制作豆浆的设备和流程,采取和“陈氏私房菜”差不多的模式和饭店合作。我让饭店在大堂给出一小块地方,现场摆上设备,打着“陈氏老石磨豆浆”的招牌,上面还有我爷爷的照片,很多客人进门的时候就能看到。客人在点酒水、饮料的时候,如果点了,我们就现磨、现煮,只需要3分钟,鲜豆浆就能上桌。

我发现,很多饭店非常愿意合作。因为,原来做菜,客人点了我的菜,店里就会少卖一道菜,但豆浆是他们没有的,起到补充作用,而且我们的豆浆很好喝,有些人甚至为了喝豆浆专门到饭店来,等于帮饭店拉来了客人,他们当然乐意了。

很快,合作的饭店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有70多家。

很多人应该有印象,有一段时间,济南许多饭店都有现磨、现煮的豆浆卖。最初全部是我做的。

卖豆浆很赚钱。一扎豆浆能卖几十块钱,豆子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饭店也能分到不少钱。

赚钱是赚钱,但做了几年,我决定不做了。

为什么?

(未来完待续,下篇陈衍军将讲述:自己做豆腐脑,并进行了2次升级,现在已开了多家,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准备第3次升级。)

点击阅读:我,山东菏泽人,开饭店赔惨,3年不愿见人,如今靠卖豆腐脑翻身

#商业故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山东菏泽人,开饭店赔惨,3年不愿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