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妈妈,你看这地图是不是不太对劲,为啥围垦区的标识没有的?”去年9月,四年级的小新指着地图一处向妈妈求教,对于儿子的疑惑,汪女士也回答不上来。“年1月第1版”,左下角的标识显示这是最新版次的地图。这张地图是汪女士前几天从某电商平台购入的,于是,她将情况向嘉兴市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进行了反映。
“挂羊头卖狗肉”的胶带店
接到案件移交函后,海盐县公安局立刻展开调查,发现某电商平台商家涉嫌向海盐销售多种非法出版的纸质地图线索,数量较大,涉嫌侵犯著作权犯罪。
“10万+”,是经销商程某在某电商平台上卖地图的销量。进价1.1元到7.5元不等,再以至少翻番的价格进行网络销售。因为售价较市场价低出不少,程某的生意十分火爆,短短几个月就赚得盆满钵满。
从程某等下级经销商处顺藤摸瓜,海盐警方通过对侵权地图来源的扩线侦查,掌握了上级经销商何某,发现一条生产、销售侵权地图的完整产业链。
这个团伙以北京某文化公司为幌子,由公司负责人王某对地图电子底稿非法编辑后,发给山东菏泽的戚某进行印刷,印刷完毕后,由何某全盘接收,进行覆膜再加工和销售。
案情明晰。今年3月10日,嘉兴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会同海盐县公安局,兵分多路,前往山东临沂、菏泽和浙江义乌等地进行集中收网。
“我们厂原来主要印刷对联,机器设备都很好的,我知道印地图是要授权的,可当王某找到我的时候,我就想偷偷摸摸赚点快钱。”当民警在山东菏泽某纸品厂抓获戚某后,戚某如实交代。
在山东临沂某小商品市场内,何某的店铺显得十分低调,门头的招牌破旧不堪。一楼店内陈列着胶带等商品,鲜有顾客上门,而当民警进入店面的二楼和三楼,发现一组组货架上,满满当当叠了各种规格的地图,有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及各省份地图。
上阵父子兵制售“一条龙”
“我真的很后悔,本来是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落到这个地步。”被抓后,61岁的犯罪嫌疑人何某十分后悔。他交代,自己经营地图等纸制品有几年了,其实真的假的一眼就能看出来,假的地图包装粗糙,而且有不少标识错误问题。
何某为了牟利,和老乡何某昌合伙开设了覆膜厂,并安排各自的儿子何A、何B、何C负责地图的覆膜再加工生产。何某从山东菏泽戚某经营的纸品公司购得侵权地图半成品材料,加工成品后,以小商品市场店铺做掩护,通过快递物流等方式销售给程某等下级经销商,销售遍布10余个省份。
当民警赶到覆膜厂时,发现十几个工人正“火力全开”地在生产加工,何A、何B、何C在现场“各司其职”。
行动当日,警方共抓获嫌疑人14名,捣毁生产加工窝点2处、销售窝点6处,现场缴获侵权半成品、成品地图33万余张,破获我省首起纸质地图侵犯著作权案,涉案金额余万元。
现场缴获的地图经嘉兴市新闻出版局鉴定为非法出版物。
4月17日,何某、何某昌、戚某等3人因涉嫌侵犯著作权罪,被海盐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生产销售非法出版物危害文化产业发展,严重侵犯著作权人及出版权人的利益,同时假地图中出现大量错误,对公众产生了不良影响。”海盐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主办民警祁小兵表示,“对此,我们秉持发现一起打击一起的态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