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济南11月26日电(记者郭绪雷)小雪节气后,天气渐冷,走进菏泽市定陶区马集镇丁楼村扶贫车间,却有着浓浓暖意。
白炽灯下,30多名工人坐在机器前,或剪裁、或缝边,工作台边放着半成品的衣服,门口放着几十箱准备发往外地的衣服。
“现在订单供不应求,机器基本上连轴转。这个月光电费就交了一千多。”承包该扶贫车间的老板邵传东说。这个扶贫车间建于年,目前月产衣服1万件,月产值约30万元,解决了近百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村民在扶贫车间里加工衣服。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作为山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定陶区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把扶贫车间作为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有效平台,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等多种模式,先后建设扶贫车间个,把贫困群众纳入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了从第一产业到二、三产业的跨越发展。
为了更好地保障扶贫产业的蓬勃发展,国网菏泽定陶区供电公司“十三五”以来,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个,改造10千伏输电线路.5千米、低压线路.7千米,户均配变容量由年的1.71千伏安/户提升至年的2.99千伏安/户,成为照亮定陶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的一盏明灯。
国网菏泽定陶区供电公司的“电保姆”进车间排查用电安全隐患。
当好“电保姆”,服务新发展。为此,定陶区供电公司按照“辖区分片、细化到户、责任到人”的原则,组织10个供电所对涉及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的电力线路和用电设施进行重点“诊断”,对产业发展的用电报装等业务,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围绕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量身打造大线径、多布点的供电方案,并组织党员服务队,开展“进厂区、进车间、进大棚”志愿服务活动,定期为农业生产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设备检修,保障农业生产用电的安全可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