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定陶4月21日讯(记者张广辉见习记者李庆波)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刘庄村,是山东联通省派“第一书记”李进鲁的帮包村。自年4月28日驻村以来,“农村工作怎么干”“怎么让老百姓满意”是李进鲁反复思考的问题。随着扶贫的路子越走越实,他总结出最大的心得就是“实干”。
建设引水灌溉工程,每年可增产粮食30万斤
“刘庄村距镇驻地6公里,由5个自然村组成。村里人口人,家庭户数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人。耕地面积约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蒜为主。村内有30余个冬暖式大棚,具有一定的蔬菜种植基础。”关于刘庄村基本情况,李进鲁如数家珍。
“要了解到老百姓最需要什么、最盼望什么,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干到老百姓心里去,才能真正说‘给老百姓办了点实事’。”李进鲁说,刚到村里时,为了把调研工作做足,他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与村民攀谈交流,与村干部深入探讨,掌握第一手信息,吃准摸透村情民意。
“李书记,能不能给解决庄稼浇水的问题?”这是当时李进鲁在村里听到最多的声音。经过详细了解,他发现刘庄村亩耕地中有50%以上的地块地下水苦咸,浇地后会出现庄稼后期长势差,甚至枯萎死苗,庄稼减产明显。用上“好水”浇地,成了老百姓最大的期盼。
针对这一问题,李进鲁与村两委同志反复讨论,又经过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商议,确定了引古柳河水与好水源地集中打井相结合,建设引水灌溉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该项目疏通田间沟渠近8千米,通过两台大功率潜水泵,抽取古柳河水进行倒水灌溉。古柳河水枯竭后,又在古柳河口、村北头、村东南角三处能打出好水的地块,集中打出22眼机井,抽取井水倒入沟渠进行灌溉。
项目实施过程中,李进鲁带领村两委同志亲自上场干,节约工费。所用电杆、配电箱、电缆、相关配件、工具等,大部分就地取材,利旧使用,节约成本。项目完工后,正值秋种季节,几乎沿沟渠的地块全部用上了好水,受益面积0多亩。
“这个项目总投资约25万元,受益地块每年每亩增产粮食至少斤,每年能够增产粮食30万斤。”看到引水灌溉工程能够为老百姓增产增收,李进鲁表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定陶区委副书记王福海到现场调研后,肯定地说:“花小钱,办大事,办到了老百姓心里去,我支持你们!”
注重产业发展建成扶贫大棚基地,“水果西红柿”深受欢迎
“怎么带动老百姓致富”是李进鲁挂在心里的另一件大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认为前期要引导村里的致富能手积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先做出个样子,村民才能跟进,才能相信,最后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李进鲁结合黄店镇“一红一绿”产业定位和刘庄大棚蔬菜种植基础,积极促成镇扶贫大棚项目落地刘庄4个,又向后方单位争取资金扩建扶贫大棚2个,累计建成扶贫大棚6个,累计引进资金84万元。大棚投产后综合效益可观,每年可固定为镇上带来扶贫分红4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7万元,发放村民土地流转收入2.1万元,带动常年就业岗位4个。种植户刨除上述支出后的净收益在8-10万元。扶贫大棚产业项目的建成,为下一步稳定脱贫和积累村集体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虑到目前大棚西红柿价格波动大、产品单一化、抗风险能力差,李进鲁在与村里西红柿种植能手探讨的过程中,提出尝试种植水果西红柿,以丰富产品内容、提升产品品质。年2月中旬,扶贫大棚里的水果西红柿熟了,果实饱满、新鲜水灵。但由于受疫情影响,很多农产品遇到了滞销问题,这一棚水果西红柿也不例外。
李进鲁说:“脱贫攻坚如逆水行舟,众人合力、企业帮扶,好不容易有了起色,不能因为疫情耽搁。”于是,他在“大本营”山东联通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