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嫁妆是淘宝店,接亲是快递三轮车,山东曹县
TUhjnbcbe - 2024/12/24 23:56:00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m.39.net/pf/a_7534559.html

现代中国女孩出嫁的嫁妆几乎都差不多,车子、房子、衣被、家具等等。

但山东菏泽曹县的一个镇子,和其他地方截然不同。在这里,姑娘们的嫁妆是四颗钻的淘宝店,男方的接亲队伍则是十来辆快递三轮车。

淘宝店配快递车,是山东曹县大集镇最独特的“门当户对”。

位于山东曹县东南部,大集镇是全国首批“淘宝镇”,全镇共有1.8万个淘宝店,有多个电商户年销售额超百万元。本地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网店,有的人家甚至拥有十几个网店。

淘宝店里卖的,正是汉服。仅次于义乌,曹县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淘宝村集群。全国线上热销的华美汉服,1/3都来自曹县,曹县已经成为继杭州、成都、广州以外的第四大汉服生产基地。

大集镇,正是曹县的汉服生产集中地,占据全国汉服市场30%的份额。如今大集镇从事汉服生产的电商企业已有家,汉服种类多达种,年的汉服销售额就突破了13亿元。

01

贫穷土地长出了“高端定制”

在大集镇,有一个出了名拥堵的十字路口。快递车、运货车把这个路口堵得水泄不通,每天都会有几万个汉服快递从这里发向全国。

每天下午4点,大集镇的“晚高峰”就到了图源/DM大美曹县CX

在大众的眼中,汉服属于小众。但数据显示,迄今在电商平台下单购买过汉服的人群已经接近万,其中41.78%的汉服用户会选择-元的平价汉服。

而这样平价的汉服,大多来自山东曹县大集镇。因为价格低廉、款式多样,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选择,被称为“年轻人的第一件汉服”,山东也一跃成为淘宝汉服爆款来源第一大省。

除了平价汉服,大集镇还逐渐涌现出了一些“高定”汉服。一对博士夫妻设计制作的一件高端定制汉服,卖出了3.5万元的价格。光是人工织布的部分,就得耗费上百人。

价值3.5万的汉服

如今的曹县大集镇,高学历人才纷纷返乡,超过位大学生回乡创业,还有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工作。

在十多年前,大集镇还是“穷得只剩人口”的劳务输出大镇,村里60%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和北方多数农村一样,大集镇以发展农业为主。

“伊尹鸣殷,周公鸣周”,与周公齐名的商朝国相伊尹也曾在大集镇耕种。奴隶出身的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帝王之师,他教给了商汤伐夏的战略,成功使夏灭亡,建立了商朝。伊尹死后,被沃丁(商代第六世帝王)以天子之礼安葬在商汤陵寝旁,“伊尹卒,既葬伊尹于亳”,也就是今日的大集镇殷庙村。

过去靠农业吃饭的大集镇,不少村民年收入还不足元。这里位于鲁西南地区,交通相对落后,工业基础薄弱。

但一切已成历史。现在大集镇的农民,有人自学做了一件明制式汉服加上配饰,竟然卖到了7万多块。很多人看到后,都不敢相信一个农民竟然能做出来细节如此逼真,形制如此考究的汉服。

“前农民”戚永和他设计的“高定”汉服

近几年为了汉服,不少大集镇农民一直在学习,从汉服形式、画稿到设计,一点点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大明衣冠》《中国甲胄史》这样的书籍他们看过,孔府珍藏的衍圣公服饰他们也研究过。

图源/AI财经社

但现在风光无限的大集镇汉服,最初却是业内没人看好的“山寨货”。

在年以前,对于大集镇的家庭作坊来说,汉服不需要设计,他们也请不起昂贵的设计师。网上找几个知名的爆款,照着样子批量生产,直接将上千元的汉服价位拉到了多块。

工厂整理汉服的女工摄/徐曼菲

但这种野蛮的生长模式注定带有隐患。由于自家原创汉服屡次被抄袭,汉服界大佬汉尚华莲来到曹县,宁愿不要打赢官司后的赔偿,也要将曹县商家告上法庭,最终取得了胜诉。

不仅是品牌方,“汉服圈”对山寨汉服也是零容忍。大集镇生产的“山寨”汉服并不被他们所接受,因为在这个小众圈子里,穿山寨汉服意味着玷污了传统文化,会被其他同袍所嫌弃。

输了官司,又输市场,曹县大集镇汉服的原创版权意识开始苏醒。汉服厂家们开始慢慢学着上网找设计师设计图样、买版权。

少则一两千,多则1万5的一个印花图样咬咬牙能买下,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更多大集汉服商家开始自学各朝代汉服形制、做法,做原创服饰,直到设计出了3万多、7万多的“高定”汉服。

曹县厂家的汉服刺绣设计稿图源/南风窗

大集镇的汉服,正在从原来的单纯模仿走上中高端原创之路。不仅产品升级了,利润也直接从原来的40%-50%提高到了一倍还多,不少商家每年销售额达到上千万,还远销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外地区。

在大集镇,原料、设计、加工、销售,汉服产业链的每一环节都能在当地找到接口。最早还需要到浙江进货服装原料,现在浙江的原材料供应商直接在大集镇开设服务点,甚至模特拍照和电商直播,都能在这个四五十平方公里的小镇之内完成。

光是靠直播,大集镇一个连牌匾都没有的汉服店,“一天挣万把块钱很简单”。就连曹县县长梁惠民都身穿汉服直播带货,吸引了万人围观,半小时内卖出了0件汉服。

县长身穿汉服直播带货

如今,大集镇的汉服商家正在努力摆脱过去对其涉嫌山寨、品质次的质疑,越来越多的原创品牌开始涌现在大集镇街头。

02

东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宝

位于孔孟之乡山东,大集镇传承汉服文化显得理所应当。但实际上大集镇的汉服,是从几十块一件的演出服发展起来的。

在涉足汉服前,大集镇已经是全国最大的演出服生产基地,每年承包了电商平台上70%左右的演出服,全镇的电商产值从也最初的2亿元飞涨至70亿元。

大集镇80%的村民——超过2.7万人都在从事演出服饰加工及上下游行业。年的演出服销售额就超过60亿,是远近闻名的“戏服镇”。

在去年,嗅觉敏锐的演出服商家就看准今年时逢建党周年,军旅影视剧以及相关演出活动必然盛行,一口气囤下了20万件军装演出服,迅速一售而空。

工厂生产的军装演出服图源/Tech星球

就算一件只卖50元,也已经有万的销售额,而事实上军装价格更高。可以说每过去一个庆典,曹县大集镇就会诞生不少百万富翁。

起初,大集镇的演出服作坊就在村民自家的院子里,后来生意做大了,就租建厂房开起了工厂。现在村里的劳动力不够用了,工厂开得越来越远,从附近5公里,变到30公里。许多当地的服装工厂甚至已经开到了公里以外的河南开封,因为场地和人力等综合成本比放在镇上更低。

工厂的服装生产线图源/Tech星球

但实际上,大集镇之前并没有演出服饰的产业基础,当地以发展农业为主,贫困落后。如今的一切辉煌,是农民依靠互联网思考,抓住商机进行产业集聚发展起来的。

大集镇的汉服直播间图源

Tech星球

位于黄河流域棉花产区,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明清时期就已经开始种植棉花,历史悠久。在年,曹县的棉花产量就超过了万担,年再次突破了万担,成为了我国第一个连续两年交售皮棉超过万担的县。不仅登上了《大众日报》头版头条,《人民日报》也进行了报道。

于是在曹县大集镇丁楼村,一些头脑灵活的村民开始在农闲的时候生产影楼服装,肩挑人扛地外出推销。他们东奔西走,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国的照相馆,最远还到过漠河、鸭绿江。可一年也就卖出百十件,产业处于零散加工状态,难以形成规模,更遑论资本积累。

命运的转机,来源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大集镇丁楼村书记任庆生。年,他偶然接触到淘宝,下决心借了多块买了台电脑,从村里一个专做影楼服饰的小作坊进货,为学校提供演出服。第一单就卖了多块,比当时一亩地一年的收入还高。

任庆生的成功吸引了村民纷纷效仿,渐渐带动了丁楼村90%以上的村民从事演出服电商。东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宝,丁楼村里的网店迅速增加,最多的一家人足足有30多个网店,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淘宝村”。

丁楼村的村民不仅不外出打工,还带动了周围两三万人就业。年人均年收入就高达元,不仅是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7.4倍,还一举超过了北上广。

年,丁楼村人均年收入超过了北上广图源/闪电新闻

大集镇丁楼村一个村的演出服销售额就接近5亿,周边的张庄村、孙庄村纷纷投入这场电商浪潮,并逐渐席卷整个大集镇,形成了以丁楼村为中心的表演服饰产业圈。

年央视推出的纪录片《淘宝村》中,大集镇丁楼村就当选为首个村落。大集镇也一跃成为河南卫视、湖南卫视、辽宁卫视等多个地方台春晚演出服的供货商。

而演出服最繁忙的4、5月,正值棺木加工的淡季。隔壁曹县庄寨镇的棺材厂里,制作日本佛衣的工人被默许把自己的演出服拿到工厂里加工。

因为一部分原本在棺材厂工作的工人,已经流失到汉服和演出服工厂,“得让他们尽可能多赚钱”,才能留住制衣工人。

与销量相对稳定的棺材不同,近几年,国学热刮起汉服潮,汉服迎来了爆发期。在年,大集镇就有部分演出服商家逐步转型汉服生产,成功获利。

年的疫情,成为大集镇演出服厂商们集体转型的意外拐点。无数演出活动被叫停,演出服大量囤积,资金无法回笼,工厂老板们只能另寻出路,大量转向汉服。疫情下的汉服面料销量大幅上涨,演出服则少了三分之二。

从影楼服饰、演出服,再到汉服,曹县大集人不断抓住机遇,乘互联网东风,转型并扩展新的产业。而大集镇的经历也是乡村振兴中,众多产业转型升级、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的真实写照。

超级乡村研究所曹县大集镇综合评分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参考资料:《曹县,年轻人的第一件汉服》《曹县汉服,生意背后的硝烟》《实探“宇宙中心”:曹县的财富密码》《山东菏泽曹县,为何这么牛?》《山东菏泽曹县凭什么能抢占中国三分之一的汉服市场》

-END-

1
查看完整版本: 嫁妆是淘宝店,接亲是快递三轮车,山东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