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菏泽全面改薄,攻坚克难促教育均衡
TUhjnbcbe - 2024/12/18 18:21:00

菏泽报业全媒体消息(记者孟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教育为先。

教育作为民生之本,在我市改革开放的四十一个年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开菏泽市的教育发展史册,为了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再到“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等等,菏泽教育人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改革开放40年来,菏泽各县区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伴生共进;内涵质量渐进积累,不断彰显,有菏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制机制正逐渐形成。打基础、上水平、求突破、建一流,菏泽的教育发展蹄疾步稳,义务教育更是向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步步迈进。

近年来,我市面向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发力,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全力保障教育用地、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时间,成方连片的校区项目紧密开工,新建、扩建的校舍不断耸起。

全面完成“全面改薄”建设任务

“哪怕只上一个项目,也要加快学校建设;哪怕只进一名财政供养人员,也要留给教师;哪怕只有一元钱投入,也要花在孩子们身上。”菏泽市委书记孙爱军把发展教育事业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各县区党政正职要自觉当好“教育书记”“教育县长”。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深知“全面改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奠基工程,是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民生工程,是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工程,便举全市之力发展教育,并把“全面改薄”等重点教育工作列为民生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年12月18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跟随采访团来到郓城县郓州街道办事处八里河社区八里河小学,崭新的教学楼、综合实验楼、高标准米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无不在向众人展示着这所小学的高标准建设。而这仅仅是去年郓城县新建、扩建的13所城区学校中的一所,新增班额个,新增学位个。

“在我县完成全面改薄,并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基础上,又实施了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计划,开展了大阅读、大教改、大培训工程,先后选拔名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交流任教,组织名城区优秀教师下乡支教,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镇同等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内涵式发展。”郓城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杨静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郓城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全面改薄’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4.43亿元,新扩建农村学校及教学点所,新增校舍面积81.78万平方米、运动场.69平方米,购置配齐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全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杨静说,去年该县新招聘教师名,其中硕士研究生60名,招聘数量居全市前列。近年来,该县把城区学校建设作为棚改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与棚户区改造同步规划、同期实施。

“新学校建设之初,我们将便利、服务大众等因素也充分考虑在内,像定陶区第五实验小学,我们特建了地下停车场,方便孩子家长接送孩子,也让上、放学时间段学校附近交通拥堵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同时该校还承担了一部分公共作用,像校区的地下停车场、运动场、公园等在双休日、节假日对市民全面开放等。”定陶区委会副书记王铁军介绍说,

据悉,定陶区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6.6亿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在同期迎接验收的23个县区中差异系数最小、群众满意度最高。

解决“大班额”,建全市最大校区

在菏泽大地上,有这么一座享誉齐鲁的名校——单县一中,已建校68年之久。年7月,单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省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号召,充分发挥单县一中名校辐射作用,单县一中南校区应运而生。去年9月3日,名高一新生入读新建成的单县一中南校区,开始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目前,该校区二期工程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新校区建设得非常高大上,除常规教学用楼外,我们学校还建了对外交流中心、实验楼、艺术综合楼、室内体育馆等综合设施,教学设备都是最先进的,且校园绿化率达到了36%,各色造型也非常棒。在这里上学,赏心悦目。”该校学生黄文峥笑着告诉记者。

通过民意调查,单县一中特意将校址选在城乡结合部。据悉,该校占地达到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办学规模为高中三个年级90个班(每个年级30个班,每班50人),可容纳学生名。此外,在相隔不远的单县一中附属学校(单县长新路学校)占地面积也达到了亩,于年建设,总投资约2亿元,而该校是一所完全学校,可容纳学生名。两所学校完全建成后,可成为全市最大的校区。

“目前,全县所有新入学班级都达到了省标准班额,小学班级45人,初中班级50人,其他年级也都在可控范围内,基本解决了大班额问题。去年又规划投资9.5亿元,新建、改扩建10处城区中小学校,届时我县大班额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单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谢丽说,为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单县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均衡的原则,实施校舍盘活工程,累计投资近7亿元,新建、改扩建19处城区中小学校,目前已全部完成,累计扩充城区学位个。

针对高中“大班额”问题,单县还于年建设了单县五中新校区,该校占地亩,可容纳个教学班、名学生,已于去年8月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东明县,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县个“改薄”项目已全部完成;规划的5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完成套;全县所有中小学全部消除了超大班额,年高考本科上线人,中考分以上人,创历史最好水平。在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项目之一的东明县开发区中学,记者看到,2栋教学楼、1栋综合实验楼、2栋学生公寓、1栋高规格餐厅、米标准化运动场、标准化篮球场已建成投用,崭新的校园充满活力。

将博爱深入校园,让贫困孩子健康成长

“这是一所充满爱的学校。”单县人大副主任、博爱学校第一校长朱艳霞自豪地告诉记者。据了解,该校于去年8月29日成立,系菏泽市首所公立针对特困儿童养教并重的全日制寄宿式公益学校。

据了解,该校坐落于单县定砀路与外环路交接处南米,占地亩,由县委政府投资80余万元进行校舍整合,配备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和设施。作为一所专门的贫困儿童学校,学校为每一名特困儿童免费提供一切生活、学习用品。学生周末往返,校方免费提供接送用车。还与社会爱心捐赠精准对接,让社会爱心人士能够更精准地奉献爱心,促进贫困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去年秋季开学首批共录取学生名,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孤儿、特困、残疾等深度孤苦伶仃的孩子。

“作为单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兜底项目,单县教育局协同民政、扶贫办、妇联、团县委等多部门,深入研判,通力合作,共同创立了单县公立博爱学校。”朱艳霞介绍说,去年5月至6月,单县人大专门组建了调研小组,兵分多路对全县留守儿童入学情况和特殊家庭儿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深入调研。调研组成员冒着酷暑走访了全县每个村的精准扶贫户,其中特困家庭儿童人、孤儿人。

同时,结合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特殊家庭孩子的分布以及符合博爱学校入学条件情况,去年秋季开学,初步决定录取特困家庭孩子人,含孤儿或事实孤儿36人、单亲儿童69人、父母均有大病或残疾的儿童38人,其中就有省委书记刘家义十分

1
查看完整版本: 菏泽全面改薄,攻坚克难促教育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