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好得了吗 http://www.zgbdf.net/编者按:作为唯一沿*又沿海的省份,山东在*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歌颂母亲河、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唱响山东对于*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乐章,我省沿*9家城市*报联合开展“奔流·向海——山东沿*城市*报记者走*河”大型全媒体采风活动。
聚焦母亲河,奏响大合唱。9月18日-10月17日,采访团依次前往沿*9市分两次进行集体采风。从今天起,我们将进行集中报道,聚焦*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解读*河战略赋予沿*各市的定位与使命,以及协同推进大治理、保护*河大生态的措施与行动,向广大受众呈现各地生态改善、经济发展的安澜盛况。
每天一个城市,9天走遍山东*河,请您跟我们来。
万里*河,自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奔流而下;一路奔腾,从菏泽市东明县进入齐鲁大地。
年9月18日,在*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发出“让*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亲自擘画新时代*河崭新的宏伟蓝图。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由此被确立为国家重大战略。千百年来,奔腾不息、浪淘风簸的*河翻开崭新历史画卷。
菏泽是*河入鲁第一市,*河在其境内全长公里,形成滩区面积平方公里,滩区内现居住人口14.7万人。挟*河奔涌之势,一年来,菏泽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机遇、积极探索,全力提升*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努力让*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登台”迈步新生活
白墙灰瓦,红门带院。村台上,一排排坐落有致、整齐划一的两层小楼已完工。
洗把脸,换上干净衣服。9月20日清早,鄄城县旧城镇王庄村村民刘海臣一家来到分房现场。旧城镇*河滩区居民迁建村台社区建成投入使用,这一天开始分房领钥匙,村台上鞭炮声声入耳,村民觉得像过年一样。
“年的那场洪水,眼看着房子被水冲没了……年底开始建新村台,我每天都到村台上转一转,看着村台社区一天天建好,就想着早日搬进新家。”67岁的刘海臣说,“打小在*河岸边长大,见惯了*河水患,没过过安稳日子,*河一上水就睡不着觉。现在新房建成,道路宽敞、设施齐全,想想就高兴。”
刘海臣一家很快选好房子,儿子、儿媳忙着联系新家具,憧憬着以后美好的生活。
当日,位于*河滩区的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三合村村台)、七街村台、大邢庄村台和安庄村台全部投入使用,首批迁建安置村民按照排号顺序,统一选房,准备乔迁新居。根据规划,社区内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创业车间、社区服务中心等。
在东明县*河滩区,55岁刘湘泉的记忆里,儿时的家重复着年年淹、年年搬、年年换的循环。村里老人都说,上辈子作恶的人,才投胎在滩区内。
一个安稳的家,是他儿时向往的生活。年,刘湘泉成为首批搬入长兴集乡竹林新村的滩区群众,住上了两层洋房。新村居住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百姓生活舒心。
“新村按照人均35平方米、1万元的标准拎包入住,包括门窗、卫生间坐便器、洗手盆,厨房洗菜盆,一应俱全。”长兴集乡*委副书记、乡长王方领说。
有了安稳的家,刘湘泉他们现在考虑的是,如何依托产业致富,开上轿车,过上更好的日子。
画笔里的历史变迁
东明县长兴集乡位于*河滩区腹地,5年开始,因*河改道,竹林新村曾三异村址。
如今的竹林新村,一座别具一格的村史馆里人来人往。71岁的毛吉志,放下船桨拿起画笔,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画家”。新村建起的这座馆,陈列着他创作的书画作品。
“以前年年拉土垫村台,搬进新村后生活变化太大了,我要把这段历史用画笔记录下来。”毛吉志说。
日子好起来,幸福画出来。毛吉志用近两年的时间,以插画形式描绘村里跨越两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他的画里不仅有过往的苦难,更多是如今的美好:滩区众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里的年轻人,通过直播卖货走上致富路。
“吃水不忘打井人,*和国家一直关心着我们的疾苦,现在日子好了,我要一直画下去。”毛吉志说。
王方领介绍,竹林新村搬迁安置5个滩区自然村,人。工程在群众集中居住点就近淤筑村台,采取“六统一模式”建设,没有改变滩区群众生活习惯和增加耕作半径,有利于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符合当地群众安置意愿。
圆“安居梦”谋“幸福长”
曾经与*河为邻的日子,不只是岁月静好。频发的洪水让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深受其害,“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恶性循环,成为滩区群众祖祖辈辈的苦涩记忆。
年2月,省委、省*府启动了*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菏泽市认真贯彻省委、省*府决策部署,层层压实责任,举全市之力加以推进。
立下愚公志,誓啃硬骨头。为早日实现滩区群众的“安居梦”,菏泽市坚持把*河滩区居民迁建作为一项重要*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积极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质量监管,全力加快工程进度,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个个村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承载着滩区群众的安居梦想,见证着*河滩区一场历史性变迁。
菏泽是全省*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截至目前,28个村台社区全部开工,10个村台社区已完成主体建设,其中鄄城县4个村台社区已达到入住条件,近期将启动搬迁;剩余18个村台社区正在加快进度施工,年底前完成建设。6个外迁社区中5个已搬迁入住,另一个即将启动搬迁。
产业发展是保障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菏泽市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依托滩区自然资源丰富、土地污染少、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等优势,建设*河滩区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坚持将滩区迁建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谋划,实现安居与富民同步推进、生态与产业同步发展,真正让*河滩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花果滩、幸福滩。
蝶变的滩区不变的乡愁
杨柳依依、秋风习习,一望无垠的碧波中,满池的荷花吸引水鸟驻足嬉戏。一家县级林场到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转变,诠释着*河岸边生态宜居的美丽蝶变。
东明县国有三春集林场始建于年,为了防风固沙,栽植有杨树和刺槐。年,东明县抓住*河标准化堤防建设机遇,借助淤背堤需要,形成部分水面,结合自身区位和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着手策划发展旅游产业,年顺利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成为菏泽市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
紧邻*河,湿地公园在汛期可以获得大量补给,不仅涵养土壤,还可以给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每年冬季,滩区的灰鹤达成千上万只,非常壮观。
“公园每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年生态旅游收入达万元,吸引周边贫困户、农户来公园务工。”东明县林业局局长文玉生介绍。湿地公园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参与服务,增加收入来源,促进经济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治理*河,重在保护。菏泽市进一步明确沿*区域重要生态廊道定位,加强沿*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扎实推进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农田防护林、森林生态廊道、城乡绿化美化等重点林业工程,推动*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城碧水绕古县换新颜
漫步郓城县水浒好汉城,追寻水浒遗风,每一步都似有千年光景,游客体验着时光宁静和历史沧桑。
这里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每年游客达多万人次,成为众多影视剧拍摄地。
郓城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表示,郓城县是全国唯一兼具水浒文化、红色文化、*河文化的县域,水浒好汉城古朴浑厚、拙中蕴灵,与*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一脉相承。多年来以景区项目为载体,形成具有当地独特魅力的好汉文化,通过延伸产业链,更好地展示了*河文化、水浒文化。
郓城城东的宋金河,即济水的一个分支。清咸丰五年,*河北徙夺大清河入海,济水故道变为*河故道。如今,经过治理和保护,宋金河不仅保留了原生态湿地,河水清澈,河畔建有公园、广场等休闲设施。该县着力打造的宋金河风景带,与南湖公园、沙河景观纵横连接,为市民提供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格局。
“千年古县”郓城注重历史文脉传承,让文化引领城市走向未来,每条道路、公园、广场都有文化主题,独特的文化色彩凝聚着历史厚重,装点着城市的独特神韵。
*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菏泽市深入挖掘*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加强对沿*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加大标志性文旅项目建设力度,推进生态保护、旅游发展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
*河宁,天下平。菏泽市牢牢抓住*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努力推动*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切实做好“让*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篇大文章。
来源:济南日报
_
_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