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公室市*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菏泽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方案》的通知菏办字〔〕15号各县区*委和人民*府,市开发区、高新区*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和市*府各部门(单位),各人民团体,各大中专院校:《菏泽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方案》已经市委、市*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中共菏泽市委办公室菏泽市人民*府办公室年7月22日菏泽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方案
内容如下
﹀
﹀
﹀
文化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幸福产业。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年),促进菏泽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结合菏泽市实际,制定以下推进方案。
一
目标任务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菏泽市“”产业体系部署,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彰显区域特色,实施重点突破,注重在创意策划、品牌打造、新业态培育、新技术运用等方面下功夫,着力优化完善发展布局,串珠成线、连片成面,推动菏泽文化旅游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约发展、集聚发展、高质量发展。—年为重点突破期,文化和旅游实现深度融合,文化旅游跨界融合加速推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全面实施,一批新的产业支撑点逐步形成,产品供给不断丰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文旅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初步打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格局。—年为全面提升期,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服务设施、服务品质全面提升,基本形成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中国牡丹之都”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菏泽发展成为国内知名旅游城市。“十四五”末,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以上,占GDP比重5.5%左右;接待游客总量达到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相当于GDP比重7.5%左右。
二
发展重点
(一)统筹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1.成立菏泽市红色文化保护利用领导小组,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推动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以“国内知名的红色文化寻源地、共产*人初心的寻访地、南下精神的寻根地、南下干部后人的寻亲地”为定位,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传承红色基因。
(市委宣传部,各县区*委和人民*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参与)
2.按照省部署要求,以建设鲁西(冀鲁豫边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为目标引领,实施百年菏泽*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革命旧址保护展示示范工程、民族民主革命主题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精品工程和革命文物宣传传播工程,完善革命文物保护管理体系,不断丰富红色旅游内容。
〔市委宣传部、市委*校、市委*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退役*人局,各县区*委和人民*府负责〕
3.立足我市革命人物、战争旧址、重大事件等,深度挖掘红色故事,建设刘邓大*渡*河纪念馆、定陶战役指挥部旧址、大杨湖战役纪念馆、南下纪念馆、赵登禹纪念馆、曹县“红三村”、红色湖西教育基地、张寨“小延安”等一批重点红色场馆和景区,打造一批红色演艺剧节目,开发一批红色文创产品,举办一批红色节事活动,推出一批红色研学、*性教育精品线路,串珠成线、连片成面,增强红色文化吸引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市县两级*校开设菏泽革命历史文化专题课程,加强**干部*性教育。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退役*人局,各县区*委和人民*府负责;市委*校、市委*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河务局参与〕
(二)保护传承弘扬*河文化
4.成立菏泽学院*河研究院,加大校地共建工作力度,系统梳理*河文化资源,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努力讲好“*河故事菏泽版”。实施*河流域(菏泽)堌堆遗址等保护展示利用工程,强化*河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河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对沿*地区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鲁锦制造技艺、粮画制作技艺、*河窑陶瓷及*泥古陶制作技艺、古筝制作技艺、砖塑、曹州面人、木版年画、叶雕等*河传统工艺项目实施生产性保护,对面临传承困境、濒临消失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时实施抢救性保护。(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河务局、菏泽学院参与)5.深度挖掘*河滩区迁建文化,传承弘扬*河滩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服从大局、攻坚克难、刚毅包容的*河精神,讲好*河故事,支持沿*县区建设*河滩区迁建纪念馆、*河记忆博物馆等主题展览展示场所。(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菏泽*河河务局,沿*河县区人民*府负责)6.树立大廊道开发理念,以国家水利风景区(*河大堤东明高村—鄄城董口段)和国家湿地公园为依托,打造“*河文化生态旅游带”和“*河故道精品文化旅游带”,重点推动东明*河文化公园、*河国家湿地公园、玉皇水韵田园综合体、*河滩生态农业产业园,牡丹区*河风情游览区、刘庄稚璜广场,鄄城苏泗庄治河历史公园、濮水湿地公园、*河温泉康疗小镇,郓城“*河人家”,曹县*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河故道康养休闲度假区,单县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仰望星空露营地,*河人家精品民宿,伴河东流休闲绿道,*河滩区农耕体验,*河滑沙、滑草、沙雕、沙疗,*河文明文博展示,*河史诗舞台演艺等一批参与式、体验式文化旅游产品,推出*河宴席系列美食精品和“礼出*河”特色商品,筑牢*河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构建*河文化旅游带重要节点城市。(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河务局,沿*河、沿*河故道县区人民*府负责)7.坚持基础先行,加强*河沿线的空间联动与一体化发展。依托*河大堤在东明*河文化公园,牡丹区刘庄稚璜广场,鄄城刘邓大*渡*河景区、苏泗庄治河历史公园,郓城杨集险工景区等沿线重点景区和标志性景观以及*河滩区古村建设步行和慢行休闲绿道,合理布局旅游驿站、观景台和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依托境内*河大堤公路打造自驾游廊道;选取国家水利风景区(*河大堤东明高村—鄄城董口段)景色优美区段打造马拉松赛道。实现*河大堤公路畅行无阻和与沿线公路桥梁的无缝接驳,统一设计旅游标识标牌和交通引导标识体系,完善沿线节点的旅游交通导览引导系统,优化保护、传承、弘扬*河文化的基础环境。(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体育局、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市河务局,沿*河和沿*河故道县区人民*府负责)8.依托明清*河故道资源,联动河南开封、商丘,以曹县*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单县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百年梨园、天沐湖、万亩芦笋小镇、田园花海文旅小镇等为节点,融入研学科普、创意农业、休闲渔业、民俗体验、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多种业态,配套建设旅游标识牌、骑行绿道、特色景观绿化和旅游服务设施,打造兼具景观体验和交通通行双重功能的“*河故道风景道”。(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曹县、单县人民*府负责)
(三)擦亮“中国牡丹之都”品牌
9.按照“展示古典乡土园林,凸显大田牡丹特色”思路提升改造曹州牡丹园,力争创建国家5A级景区,持续推动中国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凝香园、国花牡丹园、菏泽牡丹园、花乡芍药园等牡丹园区提档升级。加快艺术中国·牡丹古镇、花舞世界、国际国花博览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依托艺术、创意、科技等讲述牡丹故事,高水平开发体验式文旅项目,串珠成链,推出一批牡丹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牡丹区、定陶区人民*府负责)10.持续提升世界牡丹大会和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水平,拍摄牡丹纪录片,举办牡丹“赛花会”。设立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奖励长期从事牡丹相关领域工作,在栽培育种、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文化艺术创作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个人或团队。组织开展包括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美术摄影、工艺收藏品、文化创意设计等类别的“中国牡丹之都”牡丹主题系列评选,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品牌活动,进一步提升菏泽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牡丹区人民*府负责;菏泽学院参与)11.将牡丹元素充分融入菏泽中心城区地标建筑、道路命名、景观小品等公共造型设计和城市广场、城市公园、街道绿化之中。规划建设集牡丹书画、牡丹文创、牡丹婚庆、牡丹沉浸式体验等内容为一体的牡丹文化街区,营造牡丹城市氛围,擦亮“中国牡丹之都”城市名片。(市委宣传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牡丹区人民*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民*局、市财*局、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市广播电视台、菏泽学院参与〕12.建立“中国牡丹之都”品牌授权使用机制,结合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精品民宿、乡村旅游、旅游商品等领域特点,制定品牌授权标准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中国牡丹之都”品牌效应,深入打造“中国牡丹之都”文化旅游品牌体系。(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负责)
(四)打造水浒旅游目的地
13.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整体规划、打造郓城县境内的水浒好汉城、宋家庄、水堡村、东溪村、*泥岗、宋江湖等重点项目,做大做深水浒好汉城规模与内涵,做强水浒故里文旅产业体系,建设以水浒好汉城游览、水浒故事体验、水浒英雄故里探源、水浒实景演艺欣赏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吸引物,举办“水浒好汉节”“郓城会盟”等节事活动,打好打响水浒故里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弘扬“忠、义、侠、武”水浒文化。推进“水浒少年”研学系列产品开发,支持郓城水浒好汉城创建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郓城与梁山、东平、阳谷合作交流,牵头建立大水浒旅游区合作联盟。(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郓城县人民*府负责)
(五)做活非遗特色文章
14.树立“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理念,推动非遗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保护性传承、传承性保护,保护性开发、开发性保护”四种形态,分类别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推动品牌非遗项目做大做强,支持巨野建设牡丹书画产业园,定期举办全国工笔牡丹画大赛大展,培育全国知名书画交易市场;支持鄄城高标准建设中国鲁锦博物馆,打造中国鲁锦技艺传承、产品研发、生产交易总部基地;支持东明建设粮画艺术博物馆,传承制作技艺,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15.在菏泽中心城区打造集“非遗欣赏、非遗研学、非遗体验、非遗文创、非遗美食、非遗住宿、非遗游购”等功能于一体的精品非遗主题园区,集约、集聚利用非遗资源,丰富居民、游客文化体验,展示菏泽非遗魅力,擦靓菏泽非遗名片,打造知名非遗特色旅游目的地。〔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牡丹区人民*府负责〕16.推动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相融合,组织技艺类、表演类、游艺类、民俗类等参与性、体验性强的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进景区,提升非遗活态展示水平,丰富游客文化体验内容。依托文化名镇、传统村落、主题博物馆、工坊街区等非遗文化生态空间,打造一批非遗体验中心或体验基地,开展非遗主题研学游。(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
(六)传承发展祖源文化
17.持续加强对华胥、伏羲、尧、舜等祖源历史文化的阐释研究,凝练更深层次祖源文化内涵,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一步丰富祖源文化体系。〔市委宣传部、市委办公室、市*府办公室、市委*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市财*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牡丹区、鄄城县*委和人民*府负责〕18.统筹鄄城县、牡丹区祖源文化资源,推动鄄城尧帝陵文化旅游风景区、舜耕历山农耕文化园、祖源文化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中华祖源寻根之旅。〔市委宣传部、市委办公室、市*府办公室、市委*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市财*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牡丹区、鄄城县*委和人民*府负责〕
(七)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19.对接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院和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在菏泽设立研发工作站或工艺大师工作室,通过提升创意设计水平、融入文化和时尚元素、强化包装策划、开展高端需求定制,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着力提升工笔画、粮画、剪纸、陶瓷、刻瓷、堆绣、面塑、砖塑、泥偶、牡丹工艺品、木草柳工艺品等特色产业品质和效益。(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各县区人民*府参与)20.依托中国美术学院(菏泽)大学科技园、菏泽学院美术设计学院、菏泽天华新媒体广告产业园、宇生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启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以及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协会搭建菏泽市文创设计服务平台和创业创新平台,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装修装饰业、会展业、城市园林、现代休闲农业和教育研学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催生一批“专、精、特、新、活”文化创意企业,进一步提升菏泽市文创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菏泽学院、菏泽职业学院,各县区人民*府参与)
(八)扶持发展数字文旅产业
21.大力发展动漫产业,支持动漫企业围绕我市牡丹、水浒、非遗、祖源等品牌文化资源设计动漫形象、制作影视作品,赋能产业发展,宣传菏泽形象,打造城市IP;支持开发面向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的原创动漫、影视动漫、网络动漫、微动漫等产品;支持动漫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教育、旅游等行业领域,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各县区人民*府参与)22.强化科技赋能,推动5G技术、AR/VR/MR、人工智能等同文旅产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建设智慧景区、智慧文旅小镇、智慧酒店、智慧乡村旅游点、智慧博物馆和数字美术馆、图书馆等,丰富数字文化体验内容,进一步提升文旅消费的体验感、品质感和便捷度。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景区管理“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搭建线上快速服务窗口,推广景区门票预约、流量管理制度,实现实时监测、科学引导、智慧服务。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两微一端、短视频、VR全景等新技术、新渠道,建立完善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自媒体营销矩阵,深化市、县文旅企业自媒体联动机制,借力网络自媒体大V,组建我市文旅自媒体营销联盟。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建设智慧文旅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一部手机游菏泽”,满足游客“自由自在”旅游服务需求。(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各县区人民*府参与)23.加快菏泽全媒体中心建设,重点打造“爱菏泽”APP移动客户端。加快推进市广播电视台主频道高清播出,探索发展4K超高清内容制作生产。发挥广播电视的内容、技术、渠道优势,持续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和运用。支持菏泽广播电视台与山东广播电视台、水发紫光大数据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交流,持续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进一步繁荣网络视听节目创作。(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菏泽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负责;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府参与)
(九)繁荣发展演艺娱乐产业
24.聚焦重大现实题材和菏泽形象,全链条扶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对获得国家、省重要奖项的分级分类进行奖励,扶持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加强艺术人才培养,支持菏泽职业学院与菏泽艺术学校联合举办“菏泽职业学院艺术学院”。(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市委编办、市财*局、菏泽职业学院参与)25.推动菏泽大剧院委托运营,做好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公共文化演出菏泽试点。积极开展校地共建,支持菏泽学院成立“牡丹之都民族乐团”。支持县区改造、建设城市文旅商综合体和主题娱乐公园。推广“景区+娱乐”“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文化演艺活化模式,支持旅游景区导入演艺业态。(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菏泽学院参与)26.统筹全市戏曲、曲艺、武术等特色演艺资源,探索打造对外文化交流节目,推动我市特色演艺资源走出去。(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外办、市体育局负责)
(十)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
27.推动全市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健全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聚焦做强做优主业,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与金融、科技融合,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支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等打造服务全市文化和旅游企业的投融资平台,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金融动力。(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财*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国资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
(十一)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28.加快市博物馆新馆、市文化馆新馆、市美术馆新馆、市旅游集散中心、菏泽新闻大厦以及巨野县文化艺术中心,单县、郓城县旅游集散中心等市、县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年之前投入使用,切实提升城市文化旅游承载能力。(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29.以定陶王墓地(王陵)、官堌堆遗址、戚姬寺遗址,巨野县博物馆、金山汉墓群、红土山汉墓、昌邑故城址为基础和重点,打造菏泽汉文化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定陶区、巨野县人民*府负责)30.实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方特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山东书城·菏泽文化广场、万福河景观带、曹州古城、枫叶正红康养小镇、汽车小镇、郜城水街、花冠·国花酒庄等重点项目建设,年之前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景区、城市精品休闲旅游街区(园区)、精品旅游酒店和精品文化旅游小镇等。以创建4A级以上景区为目标,彰显区域特色,强化文旅融合,丰富产品内容,完善设施配套,注重精细化运营,将巨野金山旅游区和曹县华夏部落文化旅游区打造为菏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支撑。(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
(十二)推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31.实施“文化旅游+”工程,推动教育事业、医养健康、休闲农业、工业制造、体育赛事、科学技术、通用航空等与旅游跨界融合,积极发展研学旅行、中医药康养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会展经济、低空飞行等业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发不同主题旅游线路,推出10条以上红色旅游、特色主题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游、摄影主题旅游、美食主题旅游等系列主题特色型文化旅游线路。(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32.传承弘扬伊尹饮食文化,打造“中国牡丹之都·风味菏泽”旅游美食品牌,举办菏泽美食大赛、“名厨”大赛,开展“菏泽最受欢迎的特色美食”评选和推介活动,培育一批特色美食街区和地方名小吃品牌店。打造“中国牡丹之都·好礼菏泽”旅游购物品牌,推出地理标志商品、特色食品、工业旅游商品、文化创意产品等系列旅游商品。大力支持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和生产,打造一批独具菏泽特色的文化旅游伴手礼。培育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鼓励包装开发面向自驾车游客的原生态农副土特产品。开展“菏泽最受欢迎的旅游商品”评选推介活动,推出菏泽百家旅游购物场所和一批经典旅游商品街区。拓展线上线下两大市场,支持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协会、菏泽工艺美术协会等建设全市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平台,与知名电商合作运营“中国牡丹之都·好礼菏泽旗舰店”,培育发展在线展示、交易、拍卖、定制等新业态,创新开展“自带流量”的直播带货活动,助推我市旅游商品扩大市场。搭建全市文化旅游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支持优质特色旅游商品进景区、特色商品街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游客聚集区。(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
(十三)实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行动
33.市、县设立文化和旅游消费引导资金,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继续推动公共文化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场馆免费开放,实行旅游景区门票对老年人、学生等特定人群优惠*策。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开展职工疗休养活动,进一步挖掘激活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综合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34.制定加快推进夜间旅游发展的*策措施,突出“文化、水韵、美食”三大特色,依托中心城区设施和重点景区,推出万福河景观带、赵王河景观带、曹州古城、环堤公园、成武月光水城、“水浒英雄*”演艺等一批夜间旅游项目,打造一批活动丰富、吸引力强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年之前,每个县区至少打造1个夜间文旅示范街区(园区),繁荣丰富“夜游、夜娱、夜食、夜购”等消费业态。(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
(十四)推动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
35.推动以非遗为主要内容,以“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民间艺术之乡”为品牌的多彩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形象,完善城市文化旅游功能,打造城市主题文化。(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
(十五)加快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
36.对接*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原经济区、淮海生态经济带、鲁南经济圈等国家、省发展战略,策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跨区域品牌活动,加强与济宁、开封、徐州等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交流合作,积极争取相关*策扶持,加快融入区域内相关城市群发展。(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三
*策保障
37.建立全市文化旅游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各相关部门(单位)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推动重大规划、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策落实落地。各县区将文化旅游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健全完善文化旅游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准确反映产业发展现状,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府办公室、市统计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参与)38.市县两级财*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列入同级财*预算,制定扶持奖励*策,引导民间资金投入文化旅游产业。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对成功创建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度假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及4A级以上旅游景区、4星级以上酒店、4A级以上旅行社、精品民宿等给予支持,对年度引进外地过夜游客万人以上的旅行社给予考核奖励。招大引强,大力引进“高精尖”精品项目,依法对在菏泽投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的企业做好立项、土地、税费等多种优惠*策支持。(市财*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招商服务中心、市税务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参与)39.将文化旅游发展所需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安排,对市级以上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和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矿坑等土地建设文化旅游项目。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在符合*策和相关规划前提下,支持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未利用地或居民自有住宅,从事文化旅游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不适合成片开发建设的地区,根据规划用地性质和土地用途,灵活点状供应服务于乡村旅游项目用地。落实省*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旅游发展的用地*策,对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现有工业用地,经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同意,通过厂房加层、老厂改造、内部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40.聘请文化旅游专家、高端人才、领*人才,组建菏泽市文化旅游发展智库,积极推动智库专家参与重大决策。坚持文化旅游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对引进的文化旅游领域领*人才、高端人才、高层次人才、急需人才及其团队和项目等,执行《菏泽人才新*30条》相关奖励、扶持*策。创新开展文化旅游带头人和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文化旅游精英人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府负责)
来源:菏泽文化旅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