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在鲁奔流千里,滩区百姓困苦百年。*河山东段长公里,河槽和大堤之间形成平方公里的滩区,60万群众居住其间,饱受水患威胁,因洪致贫年复一年。
*河滩区脱贫迁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交给山东的一项重大*治任务,寄托着滩区群众百年的“安居梦”“致富梦”,对全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把*河滩区脱贫迁建这一民生工程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任务,确保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给60万滩区群众一个稳稳的家。山东还抓住*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统筹推进“*河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让*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这是一幅徐徐绘就的壮丽历史画卷。本报一直见证、记录滩区变迁。年8月,大众日报启动*河滩区脱贫迁建大型蹲点调研,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总编辑带领下,记者多次深入滩区采访,行走千里*河沿岸,蹲点7市16县(区)61个滩区村。今天,大众日报推出大型蹲点调研报道,讲述波澜壮阔的*河滩区脱贫迁建故事。
*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年(清咸丰五年)*河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一百多年来,*河屡屡漫滩,百姓频频受难。水患之苦、民生之艰给千里滩区涂上了悲壮的底色。
历史进入新时代。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打破百年宿命,此其时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作出*河滩区居民迁建重大决策部署。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这一民生工程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年提出用3年时间,给60万名滩区群众一个稳稳的家。
如今,山东千里*河滩,有的地方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有的地方搬家正忙、人来人往,有的地方旧村复垦、沃野金*,好一派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60万人,涉7市16县(区),规划总投资亿元。仅东明一县淤筑的24个村台,就动用土方万立方米,能堆起4米高、双向6车道的高速公路公里,长度是济青高速公路的2倍多。
这是一次系统的迁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调整数万农户耕地,优化滩区村庄布局,重塑滩区产业格局。
这是一场逐梦的奔跑。农业、水利、交通、教育、文旅等26个滩区迁建专项方案接续推出,让滩区群众既“挪穷窝”,又“拔穷根”。
万里*河奔腾依旧,千里滩区换了人间。
这是一首离歌。千百个村庄挥别过去,万千个房台成为记忆,被洪水纠缠、与生死擦肩的昨天渐行渐远。
这是一曲壮歌。成千上万名*员干部为了滩区脱贫迁建,根扎滩区,迎难而上,不舍昼夜,敢打硬仗,经风雨、壮筋骨。
这是一支暖歌。多少*员干部熬红了眼,跑断了腿,也曾流下委屈的泪,但百姓送来的茶水和瓜果,搬家时喜庆的鞭炮和锣鼓,扶贫工厂里的欢声和笑语,诉说着真情,证明了一切……
断头柳不再断头,百姓告别“五难”——
千里*河滩,换了人间
断头柳,*河滩区常见的柳树,宋代入画《清明上河图》。*河发洪水时,人们将柳树头部砍断,用柳枝裹住石头,捆成“柳石枕”,用于护堤抢险。来年“断头”之处重发枝丫,生生不息。进入新时代,行走千里滩区,柳枝绿映*河,却鲜见“断头”。看来,断头柳的名号,是名不副实了。
苦难,曾年复一年。*河河槽和防汛大堤之间的土地为滩区,既发挥行洪、滞洪作用,又承载着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河山东段长公里,滩区面积平方公里,60万名群众居住其间,饱受水患困扰。
安居难、娶亲难、致富难、出行难、上学难——*河滩区人,曾祖祖辈辈逃不出滩区之难的阴霾。
滩区百姓之难,源于*泛之苦。
“我是从小枕着*河、在提心吊胆中长大的。”72岁的朱运起说。甘东村,*河入鲁第一乡——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的一个普通村庄。9月10日,村中小院里核桃青、石榴红,一张桌,几杯茶,老人和记者们围坐,*河的故事徐徐而来。
村子距*河只有30多米。朱运起最怕的就是农历六月——“六月二十一,打开南北堤”,洪水说来就来。要活命,筑高台。20世纪70年代,村里11个生产小队,每队筑一个高3米、占地两三亩的房台,百姓称之为“救命台”。漫滩时,村民登台避险。
“以前想过搬迁吗?”记者问。
“生在滩区,由不得自己选。如果不是共产*给做主,想挪地方也没地儿挪。”朱运起说。而今,离小院不远的焦园乡1号大型村台上,新村庄正在建设。朱运起期盼的新家,就在眼前了。
对洪水的恐惧,也深深印在滨州市惠民县大年陈镇刘家圈村70岁村民李开凤的心中。年发大水,距离刘家圈村只有一里多地的生产堤,决了口。听见巨响,她抱起4岁的儿子,拽着婆婆,撒腿就往大堤上跑。人在前头跑,水在后边追。李开凤刚爬上大堤,水头就扑了过来,堤根的洪水瞬间就到了一米多深,带着急流。“那种心惊胆战,一辈子都忘不了。”在大年陈镇桃乡名郡社区平方米的新家里,坐在当年用滩区柳条烤制的小凳上,李开凤和记者谈起这段往事,已是云淡风轻。
济南市黑虎泉北路,山东*河河务局。记者翻阅微微泛*的资料,滩区苦难史跃然纸上:自年以来,山东*河滩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水漫滩48次,合计受灾村庄1.23万个,受灾人口.71万人,淹没耕地.88万亩。
滩区百姓之苦,在于安居之难。
88岁的彭济浮掰着指头跟记者说,他这辈子有50年都花在同一件事上——给自己家盖房子。彭济浮是菏泽市鄄城县李进士堂镇田楼村人。田楼村虽名中有楼,搬迁前却连一座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彭济浮家的房子,被*河水泡塌过6次。“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曾是彭济浮逃不出的魔咒。除了除夕和正月初一不筑台,其余时间村民几乎每天都要推土垫台。
安居难,则娶亲难。
迁建的新房里,儿子结婚时的全家福摆在电视柜上,田楼村*支部书记彭济献打开了话匣子。“有女不嫁*河滩”,曾是滩区百姓抹不去的痛。在滩区,谁家生了儿子添了人口,喜悦的同时,也意味着这家要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像燕子衔泥垒窝一样,一锨土一锨土地堆筑一处高高的房台。
田楼村户人家中,40岁以上的单身汉一度有20多个。回首过往,为了娶媳妇,滩区村民曾无奈想到了“两转”或“三转”的办法。一家与另一家商量好,嫁出一个闺女给对方,对方家的姑娘嫁过来,这叫“两转”;三家协商好,转着圈儿嫁女儿、换回媳妇,这叫“三转”。
年10月,田楼村整体搬进新社区。安居之后不到一年,娶亲的就有20多户人家,比此前3年的总数还要多。
滩区百姓之难,在于丰收难。
济宁市梁山县赵堌堆乡郭蔡村,*河漫滩时,一年只能收一季麦子,玉米、大豆、花生、地瓜等秋收作物基本收不了。村民常念叨:“*河,给个秋吧,给个秋吧,一麻袋的工分又白瞎了。”而今,全村已搬进新社区。在社区广场拎着小马扎遛弯儿的李朝修,见记者在采访就凑了过来。老人说,为了与*河“抢食”,村里只能种高秆的玉米、高粱——大水来了,有时能露出尖儿,大家就划着船收这残存的庄稼。
滩区百姓之难,恰如洪水之中的断头柳。年复一年,摆脱不了魔咒,日子就没有奔头。
新时代,滩区脱贫迁建,安居终于梦圆。
高空俯瞰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高家村——全省首个完成旧村台改造提升的滩区村庄,犹如一个巨大棋盘,稳稳落在一个翻新后的大村台上。落日的金色余晖中,一条笔直宽阔的马路直通村子,记者走近才发现,这个村台高近6米,台周红土包边,砌满六棱砖,空格长满青草。山墙上绘制着精美图画,每条小巷都有一个与“福”字相关的名字。
“俺这辈子搬三回家了,这下心里终于踏实了。”73岁的高家村村民张金兰边忙手中的活儿,边和记者拉呱。村里原来一户一台,房基和地面落差大,坑坑洼洼,出门就像跳坑,下雨泥泞不堪。几经搬迁,村里修筑了一个大村台,各家房屋建到了村台上。年,利津19个村的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对原村台进行加固修缮,各家各户连到一起,村子统一规划,硬化了巷道,铺了排污管道,装了路灯,天然气管道通进了家家户户……
滩区百姓迁建,不仅安居,还要乐业。
在梁山县赵堌堆乡,离李朝修新家不远就有一个家居产业园,已落户企业11家,六七百名村民在此务工。梁山县在滩区迁建中坚持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居住社区“三区同建”,并计划将滩区5.6万亩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淄博市高青县常家镇开河村69岁的老人王公明,今年农历二月十六搬到了镇上的新楼房中。新社区对面就有工业产业园,村民就近就业。镇上还举办了育婴员培训班,培训拿证后月收入能有四五千元。
断头柳是报春的使者,春风一来即吐新绿。记者蹲点采访了滩区61个村庄,真切感受到滩区百姓日子有了盼头,生活有了劲头。
年复一年的*河水患,曾给滩区百姓留下特殊的精神印记。“这里的人养成了一种不留、不积攒的生活习惯。”作为土生土长的*河滩区人,东明县委*史研究中心主任关元杰说,以前百姓难安居,年年提心吊胆,只能“今朝有酒今朝醉”。现在,日子安定下来,大家为长远考虑得更多了。
这种改变在滩区很普遍。“原来出门进门一身泥,卫生习惯不讲究,而今变化可大了。”田楼村*支部书记彭济献说,搬上新楼房,大家不仅把自己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主动对小区的公共区域分片包干、定时清理,小区环境可清爽了。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出行困难等原因,教师不愿下滩,滩内外教育水平差距大。随着这次迁建,滩区孩子的教育变成了大家